[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上(299)
冒顿何许人也。
一个在鸣镝弑父前拿自己的妻子当活靶子。
一个为麻痹了东胡而把自己最宠爱的阏氏送了出去的野心家会为女人轻易退兵??
这和刘邦变成恋爱脑,始皇愿意共享天下一样惊悚。
历史上的冒顿愿意退兵的理由很简单——一是因为汉军确实缺乏粮草,但也占据了白登山的制高点,使得冒顿尝试四次都无法冲散汉军阵型;二是因为刘邦吕雉这对黑心夫妻虽貌合神离,但是考虑到刘盈才八岁,吕雉除非是脑子抽了才对刘邦见死不救,所以在白登之围的后期,已经有人建议释放被囚的韩信,令其带兵去救刘邦;三是因为韩王信的部下也想当王,所以放了冒顿和韩王信的鸽子,就此想要割据一方。
最重要的是,七天的围困下,不仅是汉军感到筋疲力尽,一路打到白登山下的匈奴军队也后继无力。
加上不仅高祖家里一堆破事,匈奴那个比神圣罗马还疏散的部落制国家也不乏想要以下犯上的人。
冒顿是把兄弟们都清理干净了,但是留在大本营里的四大贵族怎么可能不干点什么。
你以为只有汉臣喜欢少主吗?
匈奴的母阏氏(太后)和四大贵族们也喜欢呐!
不然在军臣单于死后匈奴内部为何斗了个你死我活?从而给匈奴埋下分裂的种子。
综上所述,白登之围里的双方不是简单的匈奴处于优势,汉军处于劣势。
诚然,窦家拥有的骑兵确实很有优势,但是这种过于单一的兵种也不是全无缺点,所以在拿到“身份”后,卫穆儿表现的十分轻松,甚至有空调侃道:“我可比当年的高祖幸运得多。”
一旁的“菜鸟”见状,十分无语道:“这都是什么时候了,夫人您还有心情开玩笑呢!”
“嘿!你要是以必输的心态迎战敌人,就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也会输得血本无归。”卫穆儿在白色神骏上笑眯眯道:“还有,不要叫我卫夫人,要叫我卫将军。”
“菜鸟”见状,真的有想倒地不起的冲动。
不过瞧着神态自若的卫穆儿,他们居然十分诡异地放松了心态,甚至产生“反正都是输,总不能让对方嬴得太漂亮”的诡异心理,就此变得士气高涨起来。
眼见这群没有上过真正战场的菜鸟们终于精神了,马匹上的卫穆儿收起笑容,开始她的精密布局。
嗯!
为了能去南越会会赵佗,她可要好好表现才是。
与此同时,宣室殿的书房里,完全不问上林之事的刘瑞毫无形象地摊在榻上,读着自己刚刚写完的短篇小说。
有道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因为李三去了上林苑,所以留在宣室殿里的只有郑谨。
作为接手皇家密探的影子侍卫,郑谨的能力远在李三之上,甚至能去前朝担任九卿之职。
可即便是这样的人也从未见过后妃带兵的世界奇景。
别说是宫外,就是宫里支持刘瑞的人也都在骂卫氏妖妃,牝鸡司晨,甚至有想联名上谏的冲动。
当然,能被忽悠当炮灰的都是年轻人和傻叉,真正善玩权利游戏的绝不会在这时表态。
有道是前人栽树后人凉。
比起把秦昭襄王架空几十年的宣太后,执政齐国的君王后,以及违背白马之盟的高后,刘瑞对卫穆儿的“宠爱”还没到让朝臣警戒的地步。
因此那些坊间的流言并不能对刘瑞造成一丢丢的伤害。相反,他还因此获得写作灵感,就此完成第二部作品——《山鬼》。
故事发生在夏启去世,太康失国前。
要说那大禹死后遵循禅让制将发明了凿井技术的伯益,然而因大禹的功劳而一跃成为贵族之首的夏后氏却不想放弃手中的权力,于是鼓动大禹的儿子夏启杀死伯益,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兄传弟,父传子”的奴隶制王朝——夏朝。
而那夏启虽是个开疆拓土,励精图治的贤明之人,但和所有雄主一样,晚年开始沉迷歌舞,疏于朝政,以至于在打破氏族的公有制经济后未能做好后续修补,从而给夏朝埋了个内乱的大雷。
夏启死后,他的长子太康继承了父亲的后(夏朝的君王称后)位,自是一副踌躇满志的模样。
那太康自幼娇生惯养,跟着父亲没学多少治国的本事,反倒将其晚年的腐败一一学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太康登基后沉迷打猎,不问朝政,甚至有次带着妻儿百日未归,致使朝内怨声载道。
有此昏君,屈服于夏后氏的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了取代夏朝的机会,于是借司衡(宫廷侍卫长)的身份发起政变,在太康前往洛水打猎时废了这个不得人心的夏后,改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后,并把实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夏启的诸子里长子昏庸,次子元康与三子伯康的昏庸程度与太康不相上下,唯有四子仲康与季子武观野心勃勃,试图继承兄长的后位。
可季子武观曾在夏启当政时发动叛乱,故被剥夺了继承后位的资格。
因此在后羿成了夏朝实质性的主人后,为了拉拢这位权臣,空有野心的伯康除了没向后羿称臣外,其言行与有穷国的仆从一般无二,就此开启夏朝中断的四十年。
第273章
以上就是刘瑞的新作——《山鬼》的楔子篇。
考虑到西汉的词汇量不多,加上文人嗜写骈文,辞赋虽以辞藻华丽为美,但其内容就像乐事薯片里的空气,以至于在后世的课外读物里,译文的字数比原文还少,并且还因原文缺乏标点断句而被多次修改。
有道是善待自己的同时也善待读者。
刘瑞还是椒房殿的薄皇子时就让赵子鸢编写西汉的《切韵》,也就是古代的拼音教程。而等《切韵》成功问世,刘瑞这个薄皇子也成功升级为北宫太子后,他所编写的《标点教程》也和赵子鸢的《切韵》般受到热捧,从而改变大汉的写作模式与教学模式。
然后把刘瑞自己给坑了。
“郑谨,你说朕的第二部小说是不是太短了?”刘瑞把初稿读了好几遍,总觉得在现有的排版下,自己似乎没写多少:“朕要不要扩充点内容,然后加点戏剧冲突?”
郑谨不知什么叫戏剧性冲突,但还是在小心观察过刘瑞的脸色后顺着话道:“奴婢觉得您写得特别好,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您的标点太多,字迹太大,所以显得……”郑谨在那儿搜肠刮肚了半天才找到一个不伤面子地词汇:“……十分大气?”
“……”这话说的刘瑞都有点不好意思,只能低头继续研究小说初稿。
嗯!
还是扩充点吧!
开始写第二版的刘瑞自我安慰道:【就当是遵循西汉的写作文化(注水)吧!】
至于要不要增加戏剧性的冲突……
“奴婢读书不多,但也听说过高祖斩白蛇,昭灵夫人怀高祖时有蛟龙盘肚的故事。”郑谨用玩笑般的语气说道:“还有那华胥氏也是在雷泽踩了巨人的脚引而生下伏羲,并且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女娲的故事。”
“女娲?”刘瑞抬了下眉头,饶有兴致道:“那群恨不得把高后挪出长陵的读书人会信奉女娲?”
虽然现代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女娲“反正”,甚至一些洪荒小说里也将其写为圣人里唯一关注弱势群体的慈爱女神,可在步入男尊女卑的社会后,自东汉起就有无数文人往女娲——这个被后世冠以华夏创世神的慈爱女神身上狂泼脏水,试图将其矮化成伏羲的附庸乃至恶神,男神。
是的,你没看错。
在先秦时的文学里女娲和伏羲的地位完全是倒过来的。毕竟当时正处于母系社会,所有人都“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所以在先秦后的文人对女娲进行一系列的矮化后出现了难以圆上的BUG——先秦时只记载了女娲和伏羲是华胥氏的儿女,并且提到华胥氏是炎帝黄帝的远祖,所以在一母系社会里,燧人氏是怎么当上部落首领的?更有意思的是,初次提到燧人氏为伏羲之父的文献是《古三坟》,但却不是孔子穷极一生都未能找到的上古神书,而是在北宋时为毛渐所得大篆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