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上(288)
刘瑞在心里给薄太后叫了声好,顺势接道:“是啊!长此以往,还有谁按规矩行事。”
“朕以为……魏其侯曾任太子詹事应熟知宫里的规章制度,今日看来……”
刘瑞将右手的袖子甩到身后,打起那串不离手的珠子:“魏其侯是想管到朕的头上啊!”
“怎么!”
“你是想当朕的仲父吗?”
什么叫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就叫一石激起千层浪?
别说是窦婴被震住了,就连打算事不关己的石奋都吓得出列深深拜下,苦口婆心道:“陛下,此言过重,还请陛下……三思啊!”
上一个当皇帝仲父是什么下场大家都心里有数。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窦婴他怎么敢……
“陛下!!”
事实证明,只要帽子扣得够大,窦婴这怼天怼地的牛脾气还是得学习写出“害怕”二字。
见此阵仗,他也立刻服软拜道:“臣岂有这不忠不孝之念。”
吕不韦好歹是子楚留给秦始皇的托孤大臣,用以遏制以华阳夫人为首的楚国势力,所以这声“仲父”也是经过亲父的点头许可。
而窦婴……
想到那位锱铢必较的先帝,所有人都打了个寒颤。
窦婴要有这种野心,他也活不到刘瑞登基,而是被汉景帝一波儿带走。
“原来你不想当朕的仲父啊?”刘瑞拿起桌上的《吕氏春秋》,看了眼封面后将其甩到诸臣面前:“又是替朕问罪宫婢,又是要给太皇太后送信。”
“魏其侯不想当朕的仲父却要操心万事,恨不得把朕当成三岁小孩般玩弄于股掌之上。”
“真是我大汉……一等一的忠臣呐!”
刘瑞说罢还鼓起掌来,几乎是把窦婴架在火堆上烤:“若论呕心沥血,宫里宫外还有胜过魏其侯的人吗?”
“毕竟连朕!!”
“都要看你魏其侯的脸色行事!”
第263章
刘瑞扣完“仲父”和“看脸色”的帽子后微微喘息,做出一副心烦意乱的的姿态:“如若没有今日之事,朕也不必动此大气,说此重话。“
“另外……“
刘瑞放下捏鼻粱的手,冷冷问道:“尔等可否解释一下朕的疑惑,并且给朕一个保证。”
“臣等惶恐,还请陛下明示。”
原以为是走个过场的石奋努力不去擦拭挂在眼皮子上的汗珠,整个人也腰酸背痛个不行。
上座的刘瑞见状,半是无奈半是恼怒道:“行什么礼啊!我大汉何时学了宋鲁的破事。”
“诺。”底下的臣子直起身子,但在心里吐槽“要不是你老刘家的喜欢吓人,他们至于折腾自己吗?”
“行了,也是朕的指控太重,所以请……”刘瑞瞧了眼忐忑不安的外戚,迟疑一秒后念头一转:“各位都暂且留下吧!”
以为能够逃过一劫的外戚真的有想爆粗的冲动。
别说是脾气不好的臣子,就连已经没啥脾气的薄太后都眉头一皱,正面表达自己的不满道:“陛下,不要闹的太过分。”
刘瑞对阿母还是很尊敬的,见状也立即回道:“是儿臣言行不当,还请母后恕罪。”
脸色稍霁的薄太后点了点头,算是放过飘忽的儿子。
解决阿母的刘瑞走到台下,从袖子里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密信,将其递给右下第一的窦广国,轻描淡写道:“于公而言,朕可将其视作一场宫廷政变;于私而言,这又是令太皇太后十分为难的家事。”
刘瑞见瞳孔地震的窦广国没有动手,于是将那折叠整齐的麻纸抬至对方颚下:“看看吧!看后也好心里有数。”
“诺。”皇帝都把东西递到眼前了,窦广国也不好推辞,只能看钱前好一番心理准备,然后……
“臣……”只是看了个开头的窦广国差点给刘瑞跪下,结果被眼疾手快地皇帝一把扶住:“谁家没个臭脾气的亲戚呢?”
刘瑞这话说得不错,同时也让在场的人都捉摸不清他的想法:“关键是这臭脾气的亲戚有没有煽动力,能不能……”
刘瑞的话还没说完,窦广国便眼睛一酸,鼻音浓重道:“陛下……”
垂垂老矣的窦广国顺势抓住刘瑞的小臂,哀叹道:“臣老了,还能饭否?”
感受到手臂压力的刘瑞盯着窦广国的眼睛,点点头道:“舅公和太皇太后是该安度晚年了,只是您一走,谁能压得住他。”
刘瑞没有明说那个需要压住的是谁,但他既然当众说出,而且说得这么大声就没准备不了了之。
果不其然,感觉自己受到侮辱的窦婴居然越界而上,带着一种视死如归的勇气道:“臣以为,口无利剑者,佞臣也;口有利剑者,贤君也。”
“故陛下已有一意孤行之事,臣,不得不以非常的手段阻止陛下。还望陛下,赎罪。”窦婴说罢便深深一拜。
刘瑞只是眼神平静地看着这位面容刚毅的外戚,突然笑道:“儒家一脉,孔丘后有颜回,颜回后有孟子,孟子后荀子。故可谓之先圣,复圣,亚圣,后圣。”
窦婴听到刘瑞对儒家的评价这么高,激动之余又不免感到一丝困惑。
毕竟这位皇帝历来不走常路。
盛赞之下必有大坑。
刘瑞也不继续给他布置难题,直截了当道:“《荀子》言: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有怨而无怒。”
虽说儒家内部对荀子这个疑似叛徒的存在非常鄙夷,可是作为稷下学宫里最出名的祭酒,只有蠢人才会否认荀子的境界,荀子的学识。
窦婴也不例外。
所以在他听到刘瑞引用《荀子》,借此嘲讽他无身为臣子乃至君子的美德后立即破防道:“偏见,这是您对臣的偏见。”
“尔又何以见得朕对你有一丝丝的偏见?莫非是朕,或是章武侯等亲近之人告诉你的?”靠着一张不错的皮囊,刘瑞做出温文尔雅的姿态时还是挺能唬住一些文人墨客的:“还是说魏其侯之贤已胜于荀子。”
“胜于孟子。”
“乃至胜于孔圣颜回?”
刘瑞的语气并不严厉,但在这场剑拔弩张的谈判里,他却处于掌控地位:“朕非文帝那样的贤明之君,亦非诸子百家所期待的尧舜禹三代圣贤。”
“朕很年轻,自然也有年轻人的鲁莽冲动,所以先帝去才会殷殷嘱托,布置良久。”
“朕……幸为先帝之正嫡,上有慈母侍奉,下有良臣辅佐。对外虽未比之高祖,但也不负祖宗之望,拿下那脱离中原的闽越之地。”
“对内虽未比文帝,但也立科举,整税收。协助先帝二次授田并于阳陵建立太学府,以复百家争鸣之望。”
刘瑞用沉重的语气开始他的报菜名……亦或是凡尔赛之路。
有一说一,就他的年纪,他的成绩来看,肯定是有明君之质的。即便比不上开挂的龙凤猪和幻神级别的汉文帝,但也好歹是有辅佐价值的中上之资吧!
别的不说,就说在民生这块。
刘瑞去巴蜀前巴蜀人过着什么日子,现在又过着什么日子。
刘瑞建议对外通商前边境人民过着什么日子,现在又过着什么日子。
至于诸子百家……
呵!即便是对刘瑞颇有微词的儒法两家也不得不承认刘瑞的存在改善了读书人的地位,对诸子百家的思想传播也有积极作用。
尤其是在局势稳定,朝廷已经逐渐摸清诸子百家的底细后,刘瑞下令公开麻纸的制作流程,允许黔首在特定的时间里去山中收集制纸的材料。
这不仅让刘瑞在读书人心里的形象闪闪发光,更是让全天下的黔首都记着刘瑞的好,使其风评一度超过去世不久的汉景帝——天下没有不希望孩子光宗耀祖的父母,但是用于读书的笔纸实在是太贵了,贵到一些不富裕的家庭至今再用瓦片刀笔的形式艰难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