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监(52)
吃到一半,扶桑来向澹台折玉求教:“殿下,我应该让我师父把东西送到哪里?”
澹台折玉沉思片刻,问都云谏:“七天后我们会在哪里落脚?”
都云谏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展开看了看,回道:“阆州嘉虞城。”
扶桑心头一跳。
怎么会这么巧?
爹娘之前给他安排的去处,便是阆州嘉虞城。
澹台折玉复述道:“送到阆州嘉虞城即可。”
扶桑走到都云谏身边:“我看看那几个字怎么写。”
都云谏特别好心地指给他看,扶桑看完道了声谢,转身走了。
虽然好奇,但都云谏什么都没问。
问太子,不如找个机会问扶桑。
未几,扶桑去而复返,直接将折好的信纸递给都云谏,道:“劳烦都将军派人将这封信送去驿站,收信人的住址和姓名我写在字条上,夹在里面了。”
都云谏伸手接住,正想打开看看,却被澹台折玉伸手要了过去:“给我看看。”
“殿下!”扶桑脱口喊道,甚至想把信纸夺过来,幸好他克制住了。
澹台折玉看着他,似笑非笑道:“怎么,我不能看?”
扶桑哪敢说一个不字,只能硬着头皮道:“当然可以。”
澹台折玉展开信纸,只看了一眼,神色微变。
都云谏捕捉到了那抹稍纵即逝的诧异,愈发感到好奇,柳扶桑究竟写了什么,竟让向来不形于色的太子殿下都情绪外露了。
他瞥向扶桑,却见扶桑的脑袋都快垂到胸口了,一副做了亏心事的模样。
澹台折玉将信纸折好,递还给都云谏,道:“派人将这封信送去驿站,任何人都不许看信里的内容,包括你。”
都云谏怔了一瞬,应了声是,双手接过信纸,起身出去了。
扶桑忐忑地站在那儿,等候太子发落。
等了好一会儿,听见太子温声道:“肚子不饿吗?”
扶桑抬眼偷觑他,小声道:“饿……”
澹台折玉道:“那还不去吃饭?”
悬着的心落了回去,扶桑转忧为喜,眉开眼笑道:“这就去。”
他转身欲走,却听太子又道:“脸洗了吗?”
扶桑这才想起来,他光顾着伺候太子了,自己还蓬头垢面呢。
于是赶紧回到一楼的房间洗脸、梳头,用昨晚新买的红发带绑头发——因为扶桑花是红色的,故而扶桑从小就特别喜欢红色。之前在宫里的时候有规矩,奴婢的衣着须得素净暗淡,那些大红大紫的鲜亮颜色只有主子才能穿。现在出宫了,无论是衣裳还是佩饰,他终于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
等徐子望从驿站回来,队伍即刻启程。
扶桑依旧和太子一起乘车。
澹台折玉盯着扶桑头上的红发带瞧了片晌,淡声道:“非要等我问么,还不老实交代?”
第51章
因为事先知道这封信要经都云谏的手, 所以扶桑写得分外谨慎,没在信中提及任何不能被外人看到的内容,就算都云谏背着他偷看也无所谓。
在把信交出去之前他还为自己的思虑缜密感到沾沾自喜呢, 却没想到, 信纸旋即就到了太子手里——任何人都可以看那封信,唯独太子不行!
可太子看过信后什么都没说, 扶桑还以为太子没发现异常, 暗自庆幸只是虚惊一场。此刻太子突然让他“老实交代”,扶桑立刻提心吊胆地心虚起来,却拿不准太子想让他说什么,因为他需要“老实交代”的事可不止一两件。
“……殿下想让我交代什么?”扶桑大着胆子问,“请殿下明示。”
澹台折玉定定地看着扶桑, 虽然他的眼神澹静如水,却蕴含着不容忽视的压迫感, 让扶桑倍感紧张。
就在扶桑顶不住威压即将吐口时,澹台折玉道:“你的字。”
果然还是没逃过他的眼睛。
既知道了他想问的是什么, 扶桑顿时便没那么紧张了, 臊眉耷眼地老实交代:“是我小时候仿着殿下的字练出来的。”
……
那年夏天,澹台折玉在仁寿宫养病, 时好时坏,坏的时候就在床上躺着,好的时候就看书写字,从不把时间浪费在玩乐上,不像扶桑,一天到晚净想着玩, 什么都不好好学。
那天扶桑从太监学堂回来,澹台折玉正坐在桌前写字, 他就站在旁边默默看着。
澹台折玉写了一会儿,停笔看向旁边粉装玉琢的小孩儿,纳罕道:“今儿个怎的如此安静,又被老师骂了么?”
话音刚落,就见豆大的泪珠儿从扶桑的眼里滚滚而下,澹台折玉便知道自己猜对了。
他搁下笔,将扶桑拉到跟前,边用袖子帮他擦泪边道:“委屈成这样,看来被骂得不轻。”
扶桑却摇了摇头,抽抽搭搭道:“没、没挨骂。”
澹台折玉疑惑道:“那你哭什么?”
扶桑吸了吸鼻子,抬起左手,展露手心,只见嫩白的手掌上有一条特别明显的红痕,一看就是被戒尺打出来的。
“怎么打这么重?”澹台折玉蹙眉道,“很疼吗?”
“嗯。”眼泪来得快去得也快,但话音里还带着浓浓的哭腔。
“吹一吹就不疼了。”澹台折玉握着扶桑的指尖,低头往受伤的地方轻轻吹气。
“好痒。”扶桑咯咯地笑起来,把手抽走了。
澹台折玉问:“老师为什么打你?”
扶桑不好意思说,小声嘟囔:“他说我的字写得太丑了,像蚯蚓在纸上乱爬……”
澹台折玉把笔递给他,又把椅子让出来,道:“你坐这儿,写几个字我瞧瞧。”
扶桑接了笔,坐到椅子上,对着面前那张纸上澹台折玉方才写的几行字发了会儿呆,突然丢下笔,跳下椅子,拔腿就跑:“我去解手!”
这一跑就再也没回来。
从那天开始,扶桑隔三岔五就会偷偷地带几张废纸回引香院,纸上的内容都是澹台折玉写来解闷的,有时是诗词,有时是文章。
直到澹台折玉离开仁寿宫,扶桑一共收集了二十来张,他模仿上面的字迹,一个字一个字地练习,坚持不懈地练了三年多,最终让他练出足以以假乱真的一手好字。
……
听完扶桑的供述,澹台折玉努力在记忆中搜寻,没成想还真让他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
扶桑之所以会拿走那些“废纸”,其实是他有意引导的,但他不记得自己当时说了什么还是做了什么。
纸上的字也不是随便乱写的,而是他根据字形结构精挑细选的,只要把那些字练好了,其它的字自然也都能写好。
只是他离开仁寿宫后就和扶桑再无交集,无从知晓他的良苦用心有没有白费,及至十年后的今天,看到扶桑写的那封信,听到扶桑这番解释,他才记起这桩早已被他遗忘的往事。
这种感觉十分奇妙,就好像他在某个地方埋下了一粒种子,却又渐渐忘记了它的存在,直到很久很久以后,他再次经过那个地方,发现当初埋下的那粒种子已经长成了茁壮的树,还开出了美丽的花,他既惊喜,又遗憾……遗憾未曾亲眼见证它长大的过程。
澹台折玉长久的沉默令扶桑惴惴不安。
虽然那已是十年前的旧事了,虽然他偷走的只是些没用的废纸,但太子若真的追究起来,降罪于他,他也没资格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