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风云(251)
徒小三笑,“那时阿靖并不知姐姐与我的关系,当然不能露了声色。”
张夫人也是一笑,欣慰道,“你身边有阿靖这么个要相帮,我便放心了。阿靖虽则瞧着性子有些娇气,实际上却是个能吃苦的。关外地界儿,我听说,十分寒苦,难得他竟能服了这辛苦。只是一样,八公子与八夫人的事,你看,要不要与阿靖提一句。”
徒小三原是不想与林靖说这些的,只是,这毕竟是林靖的姐姐、姐夫,也不好瞒着林靖。徒小三道,“我寻个机会与阿靖说吧。”
张夫人道,“也好。”
当天晚上,徒小三就与林靖讲了,林靖听后道,“怪道后来朝廷军队攻入杭城,也没能寻到他夫妻,原来他夫妻是到了海上。原本,姐姐说是随着夫人公子到海上时,我就觉着,应当是他们。哎,如今死都死了,也没法子。他们原是战败之人,就是在朝廷,也不会有什么好结局。后葬送在海上,是他们手段不够,怪不得人。”
这就是林靖对陈熙雅与林萍最后的评价了。
☆、第 269 章
林靖这自称是徒小三手下的, 因为脖子的事, 臭脸足有三天,待脖子大安, 徒小三便带着林靖与姐姐告辞了。关外事忙, 徒小三也离不得, 因着林靖这过来久而不归, 徒小三方亲自来寻人。若再不回北靖关,怕是要令手下人担忧了。
张夫人亦是做头领的,自然明白,张夫人叮嘱弟弟注意身体,还道, “你回去了,下回让小四过来,我也这许多年没见过小四了。”还记挂着小弟。
徒小三应了, 把水离留在张夫人这里做个帮手,准备回去就把徒小三打包过来与姐姐相见。
徒小三认了姐姐,林靖的脖子也大好了, 故而,二人回北靖关时都是一幅神采弈弈的模样。以至徒小四见着林靖还打趣一句, “还以为你被那女头领留下做压寨夫人了哪,把我哥急的。”
“行了, 你闭嘴吧,不准胡说。”徒小三轻斥弟弟一句,问弟弟, “这些天军中可好?”
徒小四道,“都好,没什么事。”
徒小三道,“那你就收拾收拾,准备出海吧。”
徒小三半张着嘴,不晓得他哥是啥意思,倒是小牛子吓一跳,小牛子道,“三哥,小四可是你亲弟弟,你怎么能让他去和亲啊!”以为徒小三往女海匪那里走一遭,就把徒小四打发去和亲了哪。
林靖忍不住笑,对着徒小四微微颌首,还上下打量一番,赞同道,“不错不错,和亲这个词用的好。”
几人斗了回嘴,待徒小三回府,方与徒小四说了找到大姐的事,徒小四真不愧是他哥的亲弟弟,一听找到大姐了,立刻抽嗒了两下子,眼泪汪汪道,“哥你没骗我?真找到大姐了?”
“自然是真的。”徒小三道,“大姐说叫你过去哪。”
徒小四的感情,较徒小三与张夫人充沛的多,他抽嗒两下,然后,情绪难以自抑,哇的放声大哭起来。要是个十五岁以下的男孩子,放声大哭不算啥,徒小四也二十好几了,他这一哭,颇有些惨不忍睹之状。起码,林靖就受不了一条大汉在自己跟前大哭的事,连忙示意小牛子去堵徒小四的嘴,小牛子果然不负林靖所望,只一句,“大姐姐这许多年不见,也不知如何了?”徒小四便不嚎了,忙忙的拉着他哥问,“是啊,哥,大姐可好?”
徒小三就与弟弟说起大姐来,听说自家大姐就是海匪头领张夫人,徒小四拍腿大声赞道,与他哥道,“哥!真不愧是大姐啊!咱家人,天生就是干土匪的料啊!”
徒小四轻咳一声,纠正弟弟,“你现在也是有实职的将领,如何还能说这些个憨话。这世道,什么是匪什么是官,有些官,尚不如匪,有些匪,却是比官要强的多。”
“谁说不是哪。”徒小四一想到大姐找到了,心下便是喜的了不得,与他哥赶紧把近两日军中事交待清楚,就带着小牛子去大姐那里了。
徒小四说军中没什么事,是指他们关外军的军中,没什么事。至于江南,事情不是一星半点。
霍东家都一并将家小搬到了关外来,林靖听闻此事后忽地一声笑,唇角翘起来,却仿佛一柄出鞘的刀锋,立刻就要杀人见血。林靖毫不客气道,“他来关外还有个屁用!立刻清理出去,咱们这儿可不留吃白饭的!”
贾源见林靖全不似说笑,解释道,“霍东家带着家小是来了,不过,他家长子还在江南主持生意。”
林靖见霍家人还不是全无用处,端起茶呷一口,道,“这才像话,人要一无是处,就是叫人想留也不知道要留着他做什么呢,是不是?”说着,林靖又是一笑,笑意虽浅,却是和气许多,林靖道,“我与老霍,在江南颇有交情,什么时候他有空,不妨一见。”
林靖说的客气,贾源却是个极机伶的,立刻将霍东家拎了过来。霍东家早就叫林靖给收拾服贴的人,今在林靖地盘儿上,更是谨慎恭敬。林靖一向看不上胆怯之人,看霍东家都跑关外来了,更对他本人没有任何兴致。徒小三则道,“说说江南战事吧。”
霍东家就诉起苦来,“不得了了,他们那几家,知道郑总督把我们与段钦差通信之事上报了朝廷,直接把郑总督搞死了。我一瞅,这要坏事啊,就赶紧把家里老小带到大将军这里来了,安置好他们,我再到江南去,为大将军效力。”
“行了,这些没用的便省了吧。”林靖道,“先前给你训练了那么些个人手,都做什么用了?”
霍东家道,“我那长子留江南了,毕竟,家里生意得有个照管。再者,他在南边儿,有什么消息,也好传递。我不放心,把人手都给他留下了。”
这还像话,林靖心想,道,“你家大郎倒是个有出息的。”
霍东家捧着肥肥的肚皮一笑,“是,比我有出息。”
“青出于蓝,可见你是个有福的。”见霍家还有可用之人,林靖对霍东家也客气许多,细问他几家豪族造反之事,林靖道,“如何就反了?凭你们几家,就是弄死郑总督,寻个合理由头也不算什么。”
霍东家满面苦涩,“大人您不晓得那姓郑的,当真是个愣头青。自来有这种事,咱们几家抛出几个人来,案子也便结了。姓郑的可不是,他简直是要挖咱们的祖坟,京里国公府因段钦差之事正受怀疑,想援手,又不敢援手。这也是没法子,那姓郑的,家里老爹死了,宁可夺情都要查办咱们,这有什么法子,只得叫他去死上一死。可他一死,朝廷就跟疯了似的,又派了好几个愣头青过来。明摆着是抄家的阵仗,再不反,我们几家无葬身之地,且不说自家老小,阖族性命都堪忧,便,便反了。”
林靖点点头,“原来,你们还杀了郑总督的父亲。”
林靖并未纠结此事,他亦无甚悲悯之心,林靖问,“那还说什么你家大郎在南面儿主持生意,想来,他们几家人也怀疑你了吧?为何会怀疑你?”
“那啥,不是大人把我的那封信拿回来了么?”霍东家道,“这事叫他们几家知道了。”
“哦,他们知道也没怀疑你是内鬼,想来,你把我的事说出去了?”林靖一向逻辑清楚,他好奇的问霍东家,“你敢泄露我的事,还敢带着家小到关外来,你当真是不怕死啊?”
霍东家虽为林靖瞧不大上,却也称得起一句“不凡”了,霍东家道,“我宁可死你这儿,也不想让家小死在江南战乱里。”
不必林靖再问,霍东家便把林靖离开江南后江南的事都说了,霍东家道,“他们打听出郑总督递上的证据唯独缺少我这里时,就开始怀疑我。我也是没法子,就把大人说了出去。就是我带着家小北上,他们也晓得的。我说了,先来趟趟道,说不得大人这里便是一条退路。”
林靖道,“你们与海上颇有来往,我以为,退路也当以海上为先?”
霍东家道,“这几年抗倭剿匪,海匪那里损失不少,几家相近的头领,死伤泰半,现下能称得上规模的就剩两家,一个张夫人,一个江九。先前金陵王打发儿女到海上避难,结果却是给人黑吃黑,我们自然不敢轻信倭匪。大人这里,咱们在江南总是认识的。何况,大人官身,我们也很为章总督之事不平!”
说到章总督,霍东家那个肥圆的肚子似乎也在散发着凛凛正气,霍东家道,“虽则我们是给章总督断了财路,可说来,章总督在浙闽剿匪时,我们在淮扬做生意。后来,金陵城之战,倘不是章总督与大将军率兵来援,怕金陵城都守不住的。再后来,章总督出事,哎,不瞒大人与将军,我以往也私下觉着,章总督怕不是个好打交道的人。可我是十分佩服章总督的本事的,章总督出事后,我还特意打发在大名府的掌柜送了路祭。哎,真是宁与明白人吵架,不与糊涂人说话。我只愿天下皆是章总督这样官老爷,也不愿与郑总督这样的三青子打交道啊。”
林靖问他,“穆家现下如何?”
霍东家道,“穆姑娘这样的人,纵是咱们反了,也不会为难穆家的。就是请穆大当家做个官儿罢了?”
“什么官?”
“水师大将军。”
林靖搔搔下巴,“看来,你们战事不利啊。”不然,霍胖子不能把家搬关外来。
霍东家道,“我带人出来时尚好,就是不晓得以后如何。”
林靖把霍东家肚子里的东西都问出来,便打发他下去歇着了。林靖不屑,“真是乌合之众。”
徒小三道,“他们原都是商贾出身,商贾之人,最重利益,少些血性,也是正常。”
徒小三说这些江南豪族少些血性,但,江南这一场叛乱,却是将关大将军拖在江南长达九个月,表现出的那种强悍到可以与朝廷正规军相抗衡的战力与坚毅,霍东家都打算,是不是回江南看看了,林靖与徒小三道,“如今主持战事的,必是阿容姐无疑。”
徒小三也说,“非穆姑娘无这等才干。”
林靖道,“不如打发人南下瞧瞧。”
徒小三道,“先让水离南下走一遭,探一探形势。”
林靖补充,“请姐姐也派几个心腹人,与水离一道。”
二人商量片刻,此事就此定下。
作者有话要说: ps:晚安~~~~~~~~~~~~
☆、战事之一
霍东家没想到, 他这刚刚千里迢迢的带着一家老小过来关外, 结果,立刻又要给人带江南去。要命的是, 林靖与他提及此事, 霍东家还不能不应。
好在, 并不是叫他孤身前去, 还有林靖派的人跟着。说来,水离与霍东家还算老乡哪,只是,水离以往是在漕帮,霍东家则是在盐业和金融业打转, 并不相熟罢了。不过,都是淮扬人,二人都是善交际之人, 略说几句,就显出几分熟稔。
林靖的意思,就江南这些个豪族, 如霍东家这样的,江南尚未露出明显败相, 就能带着一家老小的过来关外,可见如今江南局势了。只是, 在关庭宇攻下江南之前,如果江南豪族需要帮助,适当的一些, 他们可以提供。
林靖有此打算,不足为奇。因为,霍东家与林靖相识这许久,他对林靖的认知非常清楚,知道林靖一向精明过人,今江南苦战,林靖若不趁机捞上一笔,也便不是林靖了。让霍东家意外的是,林靖徒小三原是抗倭的人,不想,原来,这二人与倭匪的联系竟如此紧密。因为,此番他们南下,走的并非陆路,而是乘船走的海路。
而且,是张夫人与他们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