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风云(241)
要命的时候,郑总督格外有决断一些,尽管有时这些决断十分之叽叽歪歪,黏黏糊糊。好在,郑总督十分信服夏巡抚,可他这人,知道把徒小三调至淮扬,可见,并非没有眼光之人。只是行事时常令人无语罢了,郑总督点头,“三郎的话,我记住了。”
夏三郎立刻点兵,令后勤准备粮草兵械,当天下午便出城,驰援苏州而去。
夏三郎一走,郑总督倒是很肯听夏三郎的举荐,请穆容掌金陵军务。穆容倒并无推却,倒是下头武官不服,穆容冷冷一句,“我不管你们是不是心服,我需要你们做的,是听我调令。你们便有不满,待战后上书叫屈叫冤便罢。但,我受总督大人之托,若有不服军令者,一律按军规惩处。”
穆容跟着徒小三林靖这些年,且经战火粹练,颇具威仪。再者,她不过是令将士继续训练,加强城防,其他与夏三郎在时是一样的。且又有郑总督支持,故而,军中虽有不满,也只是私下多几句酸话罢了!
夏三郎带领援军,却是在苏州城外经历了一场小战。
倭匪最初阻拦他们的意图非常强,双方皆损失不小,但,待夏三郎再令人冲击时,与苏州兵一里一外,倭匪没多久便让出路来,夏三郎得以顺遂入城。
苏州将军一见夏三郎带人过来,当下激动的险没飙出两缸泪,握着夏三郎的手就不松开了。夏三郎与苏州知府、将军一道检查过城防,觉着苏州形势尚好,夏三郎皱眉,“如何发那些急报,倒令人担忧。
苏州将军叹道,“非是下官小题大作,大人请随下官一观。”苏州将军请了夏三郎到军械库,一库的破烂,没一样能用的东西。苏州将军与苏州知府都是面露惭色,二人道,“皆是下官等无能,平日里武备松散。虽则城墙亦算坚固,咱们这里,刀枪剑戟,能用者寥寥,且将士平日里疏于训练。还是林大将军先前过来,将士们操练的方勤快了些。如今倭匪围城,我等生死无甚要紧,只是这满城百姓倘遭了倭匪祸害。巡抚大人,这可是十几万性命啊!”二人说着,均掉下泪来。
夏巡抚有时都觉着,朝廷就像一个千疮百孔的病人,你医了这里,那里也有问题,你医好那里,不知道什么地方又有问题。诸多事情,简直是令人疲惫不堪。就拿苏州军械库这事,此事若查,不知多少人要丢官丢命,可眼下,要的却是满城百姓的性命!
夏三郎有心给他们留下些兵械,还是要回金陵去,苏州将军、知府二人却是苦苦哀求,求夏三郎必要留下来帮他们守城,不然,苏州城若有个好歹,他二人性命无甚要紧,全城十几万百姓要如何是好啊!
好吧,这话自从夏三郎来了苏州,这二人说了足有十几遍了。夏三郎心说,你们平日里但凡在军备上有上一星半点儿的作为,今绝不至于此。
夏三郎也只带了三千人过来,他原想着,好救便救一救,若是不好救,夏三郎可不是一根绳上吊死的性子。结果,倒是没料到这一对知府、将军竟是牛皮糖。再者,城外倭匪便不止三千,苏州城这样繁华了千年的大城,夏三郎也不忍其落入倭匪之手,便同意留下帮着守城。
可渐渐的,夏三郎发现,形势不大妙。
因为,这些个倭匪,虽则每日都有攻城的样子,当然,就是这个样子,就能把苏州将军、苏州知府这牛皮糖二人组吓个半死了。夏三郎却是于战事颇有经验的,夏三郎皱眉,心道,这些倭匪,攻城并不算尽心,更没有那种要生要死也要把苏州城打下来的模样。夏三郎当下便觉不妙,因为,若倭匪只是做个样子,那么,他们围在城外的目的便只有一个,那便是,围城。围而不攻,必有大招。
夏三郎心下沉吟,这倭匪不是等着别个倭匪过来支援,便是有更大的图谋。
至于更大的图谋是什么,夏三郎竟是心下生寒,有些不忍再想。
夏三郎没有再回去救金陵城是对的,因为,即便此时回头,夏三郎也回不了金陵城。倭匪大军围了苏地不算,继而围了扬州城,部总督再发了一回善心,派一副将带两千兵马救援扬州,然后,这位副将与两千人马悉数葬送在了扬州城下。还有一位千户带一千人马救援江宁,也没能回来。
剩下的一位傅副将与两三位千户苦求郑总督再不能分兵,傅副将甚至完全忘记了当初他对穆容掌兵是何等不服,傅副将甚至推出穆容,大声道,“当初,大人与巡抚大人不是说将军务悉数交付给穆大人,穆大人不赞成分兵驰援,大人一意孤行,今这些兄弟皆葬送倭匪之手,大人是想我们也去送死吗?”
郑总督的脸色是白中带灰,不过短短一月,这位封疆大吏便老了十岁不止。金陵知府道,“我知副将心焦,只是,总督大人也是一派忧国忧民之心。”
傅副将刚要说,忧国忧民有个屁用,这鸟人都要把咱们给忧死了!他不忧,老子还能多活两日!
这个时候,穆容说话了,穆容的声音,平静沉稳,穆容沉声道,“原我就觉着,倭匪的来势,也太猛了些。若是在浙闽,倭匪断不敢行此事,便淮扬不同,淮扬兵力之软弱,我平生仅见。眼下局势,非常明白,如苏州、扬州、江宁等人,虽则兵力软弱,但,胜地城固墙坚,闭城死守,任淮扬富庶,豁出命去,最少能守两月。倭匪分兵围城,佯作攻势,因淮扬先时惨败,兵力不振,淮扬兵,早叫倭匪叫破了胆。倭匪围城,目的有两个,如果能攻入城内,淮扬富庶,天下闻名,起码能发笔横财。就是攻城不成,凭当地兵力之胆怯,必然求援,求援便是分金陵之兵。今,金陵只余守兵五千。若不出我所料,倭匪大军合围金陵城的日子不会远了。”
穆容此话一出,诸人无不脸色大变,纵是有些心理准备,如郑总督之人,亦如遭晴天霹雳一般。
这个时候,金陵知府便是稳得住,这位知府是姓樊的,樊知府道,“这个时候着人去请林大将军回援,不知来不来得及。”樊知府这话一出,立刻明白,自己逻辑不对,谢知府道,“为何姑娘断定,倭匪会合围金陵城?我们外有林大将军,何况,不论苏州还是扬州,其繁华,从不让金陵。”
“第一,如果林大将军能回援金陵,他早便回援了。沿海虽要紧,但,要紧不过金陵,就是地盘,失了还能再夺回来。大将军至今未有音讯,可知是被倭匪拖住了。而且,乍浦已被攻破,可知沿海战事激烈。所以,不要期冀大将军了。若是大将军能回援,倭匪不会有这闲功夫行此调虎离山之计。第二,苏州扬州再繁华,但,苏州扬州没有总督大人,没有诸位高官,所以,倭匪定会首选金陵城。”穆容的眼睛露在诸位大员身上,话说的极明白,倭匪除了烧杀抢掠,他们此次需要的,不只是军事上的胜利,还有政治上的胜利。
这一次,攀知府的脸色是彻底凝固成了一个有些惊惧的神色,半晌,樊知府方道,“还得姑娘给咱们拿个主意。”
傅副将双手发颤,亦是道,“但凡大人所令,末将无不遵从。”几位武将亦表示了自己的臣服。
穆容对于二者的话没有半点动容,她一双冷静的眼睛望向脸色发灰的郑总督。郑总督狠狠的一握拳,倒是有了些模样,郑总督正色道,“从今日起,金陵城所有军务,都听穆姑娘调谴。就是本官,也听穆姑娘的。只要能守住金陵城,姑娘但有吩咐,无有不从!”
穆容微一颌首,“如此,我便逾越了。”
☆、悲歌之三
穆容直接接掌了金陵城的军务, 包括所有的文官机构, 眼下只剩一件事,那就是, 为即将而来的守城之战做准备。所有城门悉数紧闭, 城洞里堆沙填石, 完全就是一副死守城池的模样。
然后, 穆容将手下五千人马悉数分派驻守各门。
五千人马,瞧着不少,但,在偌大一座金陵城来说,这些人马, 不说杯水车薪,可面对来势汹汹,早将淮扬军吓破胆子的倭匪, 这些人马,未战先怯。
将这些人马安排下去之后,穆容召金陵城各官员、名门、士绅、商贾于总督府一聚。
当然, 郑总督等人悉数在场,不过, 主持之人是穆容,与会者, 还有穆容她哥,穆大当家,穆秋亭。话说, 穆秋亭原还想同他妹妹打声招呼说句话什么的,但,当看到他妹妹就坐在郑总督下首,一幅冷硬模样,穆秋亭硬是没好上前。倒是有相熟人与穆秋亭打听,“可是有什么事?听说城门那里都用沙石填住了。”
穆秋亭在泉州,是见识过倭匪来犯的,穆秋亭轻声道,“怕是要有战事。”那人当下脸色一凛。
待人来齐,大家与诸位大人见过,郑总督也纷纷打了招呼,令大家坐了。郑总督道,“今召大家前来,实是有事与大家相商。”就这一句后,郑总督未再啰嗦,与穆容道,“请穆大人与大家说吧。”
此时,郑总督对穆容的称呼已是改了,不是穆姑娘,而是,穆大人。
穆容坐的笔直,直接道,“今有赖总督大人托付,穆某代掌金陵军务,有件事,要与大家商议。”穆容仿佛没看到诸多不晓内情的男人们各形各色的目光,继续道,“你们都是消息灵通之人,想必知晓,就在刚刚,金陵城内城十三道城门已关闭十二道,外城十八门,关十七道,所有关闭城门,我已令沙石堆填,一日不能解倭匪之困,一日不再开启。”
便有人问了,“穆姑娘,并未见有倭匪啊?”
“是啊,今天还有家人出城了呢?如今城门关了,当如何是好?”
“这每天出城进城的可不在少数,这可怎么着呢?”
反正说什么的都有,穆容听他们各自说了一回,冷声道,“出城的,若是回得来,是他们的运道,倘回不来,也顾不得了。进城的,便暂且在城中安稳留下吧。倭匪很快就会来,不妨告诉大家,想必你们也知道,苏州、扬州、江宁等地,皆为倭匪所困,府城派出的援兵,再无信回来。下一个,就是金陵了。”
便有人道,“听闻城中将士日日苦练,再有姑娘这样的巾帼侠女主持军务,想来金陵亦是安稳的。”
这等话,穆容都不屑于回答,只是用一双冷淡的眼睛望向此人片刻,此人的脸便慢慢红了。若说能来参与会议者,无不是金陵城有头有脸之人,穆容一个眼神便能令这样的人脸红,倒不是因穆容的眼神有此等威力,而是,此人亦知,他说了句蠢到不能再蠢的话。若是金陵无碍,总督大人如何会召集大家来商讨对策。
穆容盯此人一眼,继而对大家道,“蠢话不要再说。有两件事,不得不告知大家,林大将军被倭匪拖在松江沿海,一时半刻,回援不了金陵城。第二件事,此次来犯倭匪,不会少于三万人,而今金陵守兵,不过五千人。”
穆容此话一落,在座诸人无不脸色剧变,便是穆秋亭亦不禁面露惊骇,已有人忍不住问,“姑娘此话可当真?”
穆容道,“总督大人面前,这等军机要务,我焉会扯谎。”
大家看向郑总督时,才想到,郑总督打一开始,脸色便很是不好看。
三万倭匪!
简直是想都不敢想,当初不过区区千数匪类,便攻到了江宁镇,若不是夏巡抚率兵苦守,当初怕是江宁镇不保。
如今,竟是三万倭匪!
当下便有人惊出一身冷汗,想着是不是立刻带家眷到两湖避一避什么的。
穆容却似看穿了他们的心思,道,“若是带家眷迁至两湖,不是不可,只是,诸位出行,必要小心倭匪方是。”于是,那些个想迁居的又被穆容此话浇了个透心凉,他们想的是,是啊,今到处倭匪,那些个倭匪,又不是不会动的,他们围了江宁、苏扬之地,必然要粮食补给,补给由何而来,怕就要劫掠附近县乡。若是出行,不小心遇着倭匪,必然是阖家无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