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权谋文成了香饽饽(339)
“你明白就好。铺子的事不着急,年前办好就成,需要多少钱,你直接跟小瓶子要便可,我的钱都在他那儿。”
“是,奴才明白。”
交代完要做的事,杨清宁便去了书房,给凌南玉做生辰礼。
凌南玉回宫的消息,很快便传播开来,首先接到信儿的是内阁,鸿吉和邱礼即刻放下手里的公务,直奔乾坤宫而去。这半年以来,他们担惊受怕,如今终于熬到头了。
他们到时,凌南玉正召见高勤,他现在依旧是东厂厂公,只是卸去了司礼监掌印的职位。
“皇上,您终于回来了。”高勤上下打量凌南玉,见他神清气爽,不仅长出一口气。
凌南玉直截了当地说道:“朕召你过来,是要父皇写得遗诏。”
一看到凌南玉的精神状态,高勤就知道杨清宁定回了京都,却还是问道:“宁公公回来了?”
“回是回来了,但他不想进宫,安置在肃王府了。”
高勤点点头,接着问道:“那宁公公的意思是……”
“他已经答应朕了。”凌南玉说话时,难掩得意,道:“所以朕才向你要父皇的遗诏。”
“皇上,不是奴才抗命,实在是先皇曾叮嘱奴才,必须亲自确定宁公公的意愿后,再将遗诏取出。”
“那你随……”想到杨清宁的叮嘱,凌南玉住了口,道:“他说他回来的消息暂时保密,朕这几日不能过去,你找个时间去肃王府一趟,问一问他便可。”
高勤应声道:“是,奴才遵命。”
凌南玉坐到御案之后,随手拿起桌上的奏折,道:“朕离开这段时间,朝中那些大臣可安分?”
高勤也随之走了过去,道:“大部分人还算恪尽职守,只有那么几个动了歪心思。”
凌南玉抬头看了过去,道:“哦?动了什么歪心思?”
“他们打算鼓动朝臣,联名上书,要求皇上选秀,尽早立后。”
“这么说他们是想在人选上动手脚?”
高勤如实说道:“他们打算举荐礼部尚书李孟德主办此事,还打算请李太妃出面,定下皇后人选。”
凌南玉冷笑出声,道:“他们的手伸得挺长啊!”
高勤请示道;“皇上打算如何处置此事?”
凌南玉眼底闪过杀意,道:“谁参与此事,便查谁,朕不想这些人在眼前碍眼。”
高勤躬身说道:“是,奴才明白。”
凌南玉一边浏览着奏折上的内容,一边问道:“据你所知,李太妃是否参与其中?”
“信儿是递进去了,只是李太妃未做回应。”
凌南玉拿起朱笔,在奏折上勾画着,“李太妃可做处置?”
“也没有。”
凌南玉挑了挑眉,抬头看向高勤,道:“这般说来,李太妃似乎也有意参与其中?”
高勤斟酌片刻,道:“奴才以为李太妃在犹豫。”
凌南玉感兴趣地看过去,道:“哦?何以见得?”
高勤斟酌片刻,意味深长地说道:“前些日子,丹青公主时常进宫陪伴李太妃,深受李太妃的喜爱。”
“四皇妹?”凌南玉神情一怔,随即蹙起了眉头,道:“四皇妹向来本分,这是受了谁的挑唆,竟妄想插手朕的婚事?”
凌丹青是凌璋的四女儿,凌南玉的皇妹,如今最年长的公主。
高勤隐晦地提醒道:“皇上,丹青公主今年已然十八,若非要为先皇守孝,怕是早该嫁人了。”
凌南玉瞬间明白了高勤的意思,“四皇妹这是看上谁了?”
“李尚书家的二公子,前段时间曾与四公主在百花山偶遇,据说相谈甚欢,之后又在几家伯侯家举办的宴会中遇到。”
“李尚书,又是李孟德?”
“正是。”
第143章 重回京都(2)
“李孟德姓李, 李太妃也姓李,你说他们之间可有什么关系?”
高勤瞬间明白了凌南玉的意思,“奴才稍候便派人去查。”
凌南玉继续在奏折上勾画着, 折子上写的是密密麻麻的人名,是刑部上报犯了死罪的犯人, 凌南玉要做的就是画勾, 勾中的就是死定了,勾不中的那就是中大奖, 可以继续在牢里待着。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不成文的规矩,代表着天有好生之德。
“朕的兄弟姐妹不多, 父皇不在, 朕总要看顾着些, 派人跟着四皇妹, 别让人蒙骗了去。”
“是,奴才明白。”
“礼部……”凌南玉沉吟片刻,道:“这么个肥缺都填不满他的野心,看来这些年他没少捞啊, 让人仔仔细细地查。”
“是,奴才遵命。”
就在这时,小顺子走了进来,躬身说道:“皇上, 鸿阁老、邱阁老在殿外求见。”
凌南玉不满地皱紧眉头, 道:“这老胳膊老腿的,跑得倒挺快,就不能让朕消停会儿。”
高勤出声说道:“皇上不在这段时日, 多亏了两位阁老主持大局,才不至于出什么大乱子。”
凌南玉缓了神色, 道:“让他们进来吧。”
小顺子应声,转身走了出去,看向门口的鸿吉和邱礼,道:“两位阁老,皇上召见。”
两人对视一眼,相继进了御书房,扫了一眼殿中的高勤,来到近前行礼道:“老臣鸿吉(邱礼)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吧。”
“谢皇上。”
见两人起了身,凌南玉出声问道:“观两位爱卿神色匆匆,所为何事?”
“皇上,护国公派人来京递了折子,说是病重垂危,无力再为国效力,请求回京。”鸿吉说完从袖中掏出折子,双手奉上。
凌南玉闻言一怔,随即接过他手中的奏折,仔细看了看,道:“护国公为国守卫边疆多年,实乃我南凌之功臣,派人快马赶往西南,着一名太医跟随,接护国公回京。”
“皇上体恤臣下,老臣感佩。”鸿吉奉承了一句,道:“只是护国公回京,由谁来接替,皇上还得拿个主意。”
“两位阁老可有人选举荐?”
鸿吉看了一眼邱礼,出声说道:“老臣以为永昌侯可去。”
“永昌侯……”凌南玉起身,在御案前来回踱着步,脑海中闪过朝中武将的名字,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护国公之前的奏折中曾提到过一个游击将军,名叫曹营,你们可有听闻?”
邱礼和鸿吉对视一眼,道:“老臣有过耳闻,听闻他骁勇善战,参与过的大大小小的战斗有几百场,是个打仗的好手。”
凌南玉接着问道:“打仗是好手,领军呢?”
“既是护国公举荐,应该错不了。”
凌南玉点点头,道:“那就由永昌侯领总兵一职,由曹营做他的副手。”
“皇上英明。”
“若无其他事,便退下吧。”
鸿吉出声说道:“皇上,还有一事,沿海等地出现倭患,有不少渔村被屠戮,山东、江浙、两广各省皆有奏折上奏。”
“倭患?”凌南玉的眉头皱紧,道:“传令下去,朝廷给钱给粮,朕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务必将倭患尽除。若东西要了,倭患依旧猖獗,那就让他们提着脑袋来见朕。”
“是,皇上。”
“可还有其他事?”
鸿吉接着说道:“皇上,这段时间积压的折子,老臣会分批上呈,还请皇上尽快批阅。”
“知道了,都退下吧。”凌南玉不耐烦地挥挥手。
“老臣告退。”鸿吉和邱礼相继退出御书房。
待走出乾坤宫,邱礼方才问出心中的疑惑,“阁老,您为何不问?”
鸿吉转头看了过去,道:“问什么?”
邱礼一怔,随即说道:“问皇上此行是否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