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美娱]总统系统,不满意?(39)

作者:羊毛裤 时间:2024-05-26 10:25 标签:娱乐圈 系统 救赎 升级流 励志 美娱

  这样可怕的票房收获直接给了不停唱衰,以“学生电影”、“模仿片”为名头贬低《多格板箱》和奥斯蒙德本人的地方媒体致命一击,让他们一时哑了火。
  《纽约时报》的主编罗伯特脸色也有些不好看。
  当初他就因为米高梅放出的独家消息而“判断失误”,没成想被库布里克他老人家亲笔的影评狠狠打了脸。
  好在那时已经低头认错,没有死要面子倔强地一条路走到黑。不然现在《多格板箱》三天1400万的票房成果又得把他的脊梁骨戳烂,让原本在业内占据龙头领先地位的《纽约时报》影评版面抬不起头,在人们心中的权威地位荡然无存。
  随着时间流逝,口碑进一步发酵,一些影评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夸奖《多格板箱》的故事内容、主旨以及拍摄技巧。
  为了顺应热度,他们甚至讨论起了恐怖片之于好莱坞、之于观众的价值:“《多格板箱》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荒诞的黑暗故事。我们的情感因此得到一次次‘炼狱’般的考验, 我们的勇气得到了一次次严峻的挑战。恐怖电影确实会带来一些无法预料的负面影响, 但是我们却也得到了一个机会——认识并思考着这个危机四伏的现实世界, 获得一种对生活的体验、对生命的认知以及一种无以言状的乐趣。恐怖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瞧瞧这话说的,简直坐实了那句“Money talks(有钱能使鬼推磨)”。为了热度,为了博得眼球,什么鬼话都编的出来。
  奥斯蒙德坐在CAA掌门人,也就是自己的经纪人迈克尔·奥维茨的办公室,一手翻着报纸,一手端着咖啡,脸上是难得的悠闲。
  事实上恐怖片商业价值高的原因并不是什么所谓的“忆苦思甜”。
  而是人在观看恐怖片时能够宣泄被压抑的情绪。被吓到时垂体会分泌各类激素,使得身心因此放松,从疲惫的日常工作中短暂解脱。
  这样的快.感给了人们异样的、追求刺激的鼓励,所以人们才会花钱买上一张恐怖片的电影票。
  CAA的咖啡比他买的速溶咖啡要香得多,沁人心脾,透着现磨咖啡豆微苦的焦香。
  他轻抿一口咖啡,却觉得心脏悸动地厉害,手中的咖啡漾出波纹,他焦虑得手指以难以察觉的幅度微微颤抖,端不稳咖啡杯。
  奥斯蒙德将小巧的咖啡杯放回木桌的杯垫上,眼眸半垂,轻声叹了一口气。
  焦虑症患者并不适合饮用咖啡,但他却需要咖啡.因和尼古丁来抚平他心头泛起的焦躁不安。
  对于《多格板箱》发行上映,他表面上看起来胜券在握。实际上却并没有自己表现出的那么从容镇定、运筹帷幄。
  他在电影上映前联系媒体在电视上发表的那些对自己的贬低,并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观众的预期,也是为了劝诫自己不要对影片抱有太大的希望,最好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
  他年轻,尽管谙熟此道却缺乏经验,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独自一人撰写了剧本,画了分镜稿,领导摄像组随他心意变焦、拼组镜头,就连电影的选角也是他的一言堂,他随性挑选演员,喜欢就采纳,不喜欢就随意更换...他为《多格板箱》承担全部责任。
  如此胆大妄为,归根结底,原因只有一个:联美自始至终没有认可过他的作品。
  无论是他的父亲还是高管,通通否定了他。
  他憋着一股气想要他们好看,实际上却也没有底气。
  要说奥斯蒙德推销电影时受到的否认没有对他造成任何的打击,那完全不可能。
  毕竟他也动过两百万将电影版权卖给罗杰·科尔曼的念头。
  要说唱衰的媒体没有对他造成任何的影响,那也完全不可能。
  他的焦虑不安和颤抖的手就是证据,他无法克制自己去设想最坏的结局。
  一无所有也是一种恩赐。
  铺天盖地的营销是又一场赌博,又一场自救。
  没有人能在电影上映前预见结局,“电影之神”库布里克不行,他也不行,就连被誉为“赌王”的科克里安也如履薄冰。
  只是他与他们都不同,他一无所有,面前没有其它望得见光亮的出路,只能压上最后的筹码进行一场豪赌。
  但他赌赢了。
  迈克尔·奥维茨推门而入,手臂上挥、红光满面,为垂眸思考的奥斯蒙德带来了好消息:“首周票房!两千一百万!”
  奥斯蒙德在这场惊人的交易中能够获得至少60%的高额票房分账。
  影院最高会抽走30%的票房收入,而米高梅因为前期的判断不足,只能遵守合约,眼睁睁地看着《多格板箱》令人惊叹的票房总收入不断攀升,却只能取走票房收入的5%。
  奥斯蒙德勾起唇角,那就意味着到目前为止,他能够从《多格板箱》上收获的利润,至少也有一千万美刀。
  这给了他进行下一场赌博的资本,让他得以在好莱坞残酷的名利场继续苟延残喘。
  他抬起手指轻敲着桌面:“海外的发行商差不多也可以联系了。海外票房应该还能赚上不少,你觉得直接把发行权出售还是让海外发行商代理发行,我来收取票房抽成?”
  海外的发行抽成一般来说要远高于国内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发行费用。
  迈克尔建议他直接出售海外放行版权,这样就不需要苦苦等待院线将票房分账上交。他可以直接获得一笔收益,回笼资金、缓解燃眉之急。
  等待《多格板箱》在院线下架以后,他还可以将播放权出售给电视台,或者由各大电视台收取一定费用代为播放,他收取扣除费用后赚到的点播费。
  这样一来二去又是两笔收入款项,但并不是所有电影都有在海外发行、电视播放的运气。
  发行商不是傻子,他们同样钟爱院线票房成绩突出的电影。
  迈克尔忍不住感慨,凭借着《多格板箱》目前为止傲人的院线成绩,恐怕仅出售海外发行权和电视台播放权就可以赚回将近600万,偿清成本。
  奥斯蒙德·格里菲斯的成功令人眼红,但很多业内人士依旧认为他运气的成分占了太多。
  能够超越《闪灵》的首周票房,一是因为《多格板箱》采用的宣传太过新颖、传播范围太广,太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二是演员工会持续罢工。受演员罢工影响,最近的市场上没有几部新电影。院线都是靠着罢工前剪辑完成上线的电影苦苦支撑,好不容易等来一部新片,自然会提供更多的排片,也会有更多的影迷愿意买账。
  时机与营销手段,一切都恰巧地刚刚好。
  这两点最重要的因素造就了神话一般的票房,缺一不可。
  但也许是因为这位“神话缔造者”太过年轻,甚至在几个月前才刚刚庆祝了自己18岁的生日,以至于更多的眼馋他成绩的人忽略了他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电影本身质量在线,内容足够精彩。
  就连迈克尔也下意识认为他这位年轻客户的成功,源自他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
  然而纵观所有电影杂志,能够给出《多格板箱》的差评居然只剩下:
  “不知缘由地格外吓人。”与部分习惯给出差评的或者年纪稍大欣赏不来的影评人挽尊似的照搬的奥斯蒙德贬低自己的那套说辞“导演太过年轻经验不足。”。
  再或者就是离奇的“看不懂电影里的是什么鬼。”“血腥场面太多让人恶心。”“丑化父亲的角色与圣母的形象。”“演员太好看像是青春爱情片。”
  在贝斯特电影公司学习电影表演的昆汀·塔伦西诺对此不屑一顾,甚至激动地投了一篇稿子反驳这些言论并且表达自己的看法。
  他好不容易高价买到了一张《多格板箱》的电影票,对这部电影的内容极为喜爱,逢人就夸。
  昆汀属于影迷中较为少数的个例,对影片中的暴力场景极为推崇:“很多观众会忽略,但《多格板箱》和《发条橙》一样,这部电影的后期哪怕是暴力场景也是一种极致的充满艺术性的暴力,镜头的安排美得令人窒息。”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