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总统系统,不满意?(386)
不是她太过小心谨慎或者忍气吞声, 而是由亚裔演员担任主演的电影很难在奥斯卡讨到好处, 她不希望激化矛盾、放大影响, 因为这件事让评委、影评人站到奥斯蒙德的对立面去。
他们的计划能否实行建立在《红辣椒》能否取得第56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基础上。
“伊莱娜。”
奥斯蒙德随手将报纸团成一团:“你和尊龙都是我的朋友,我们没必要在涉嫌人身攻击的评论文章上让步。何况...”
他笑了笑:“我们从来不会对别人白送来的讨论度说不。至于你担心的事情, 斯莱德已经不是过去的斯莱德了,我们有发声反对的资本。”
*
《纽约时报》不久前刚刚转正的记者克莱德脖子上正挂着工牌,好奇地坐在前辈身边,自以为不着痕迹地东张西望,打量着记者招待会现场。
巨大的内厅坐下了近400多名记者,囊括274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座椅间隙和后摆黑压压的摄像机几乎连成一片连绵的山脉。克莱顿忍不住小声嘟囔了一句:“比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还要夸张。”
《纽约时报》、《芝加哥太阳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纽约客》、《名利场》、《全球日报》,英国的《卫报》,德国的《德国之声》、法国的《费加罗报》...占据了前排的全是各国举重若轻的头部媒体。
反复查看着提前准备好的问题避免遗漏的前辈闻言瞥了他一眼:“这可是少有的和奥斯蒙德·格里菲斯面对面的机会。”
只要拿到白宫的工作证,总统还不是天天见?奥斯蒙德可不是他们想见就能见到的。
像《纽约时报》这样体量的报社,至少能凭借与斯莱德制片公司的良好关系,从奥斯蒙德那里拿到三个提问机会。她深吸了一口气,调整自己的工牌,好让《纽约报社》的标志更为显眼。
谁能想到,穿着随意的奥斯蒙德·格里菲斯走进大厅时,手上竟然拿着一份皱巴巴的报纸。他坐下身后,并未说什么开场白,而是点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报社的名字:“《美国电影报》的记者伯克·哈维先生在现场吗?”
前排报社和杂志社的记者齐刷刷地向后转了脑袋,注视着一个身材略胖、身高近六英尺的白人男人疑惑而紧张地站起身:“我就是...”
伯克喜悦而紧张,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被奥斯蒙德点名。
难道他读了自己的什么文章十分倾佩自己?
然而,奥斯蒙德注视着他,扬了扬手中的报纸,直白得可怕:“我刚刚拜读了贵报143期第7版由你撰写的文章。你是一个种族歧视者吗?”
会场内几乎立即响起了整齐一致的抽气声。
“什么?!不、不,怎么会...”
伯克慌忙地摇头,为自己辩解道。
但奥斯蒙德打断了他:“你不是,那你的责编是?”
“不...”
“他也不是?那就是贵报社的主编是种族歧视者?”
奥斯蒙德再次打断他的话,他的神情严肃,法蓝色的眼眸深邃:“他的名字是?如果也不是他,难道是贵社的法人?或者董事?股东?公司拥有者?”
这其实是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
故意装作听不懂对方的话强迫对方在人选之间做出选择,转移话题的重点,实际上已经让在座的记者先入为主,确信对方做了什么,将对方直接剔出了己方的行列。
伯克不敢得罪自己的上司,迫切地想要否定奥斯蒙德划定的答案,导致他无法第一时间针对文章内容做出任何解释和狡辩。
奥斯蒙德也不想听,他时间有限,不想花费时间和他讨论他的文章内容是否属于言论自由。
“请你出去吧,哈维先生,美国是世界上最具包容性的国家,我们平等地重视每一名公民,这里不欢迎任何种族歧视者,斯莱德后续也不会接受贵社任何的采访和合作。”
请来的保安毫不客气地架起伯格的肩膀,将他赶出了会场。
别管是不是。
反正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针对认同感,把高帽子给大家扣上。
我们美国人是这样的。
不赞同不是美国人。
见对方不愿意给他任何发声的机会,伯克·哈维情急之下大喊出声:“格里菲斯先生!您怎么解释您和艾伦·史密西导演的关系?!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人吧?史密西先生只是个幌子!”
奥斯蒙德愣了片刻,迅速恢复了脸上的镇定和若无其事。
伊莱娜的猜测果然是对的。
第256章 提名归属
他早知道计划并非天衣无缝, 有可能会被有心人察觉,但意外未免来得太快。
奥斯蒙德唇角的笑意蔓延出几分挫败感,看来他天生不是当演员的料。
好在事实太过荒诞, 即便是真相也难以令人信服。
在奥斯蒙德出声之前,已经有记者站起身替他辩驳,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轻哧一声毫不掩饰自己眼中针芒般的讥讽,对拉低行业标准的同行极为不满:“你有臆想症吧?简直是跳梁小丑!”
伯克·哈维没有挑明,但意思清晰明了,他想说“艾伦·史密西”是个骗局, 有人虚构了他,甚至假扮了他。
可是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艾伦·史密西有什么好假扮的?他只是恰巧与圈内另一名神秘导演名字发音类似,除此以外一无所有。
虚构他、假扮他,能得到什么好处?
何必花费时间、浪费精力?
更何况,就你聪明?就你发现了?这么多人这么多双眼睛死死盯着两名导演, 只有你看出来不对劲了?
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不过是个前途不保、且没有职业道德操守, 只能靠着杜撰厕纸丑态百出的无良记者狗急跳墙,试图搞个子虚乌有的大新闻延长自己空洞的职业生涯。
《纽约时报》的记者克莱德也忍不住皱起眉头, 他的前辈更是频频抬起手腕检查时间——保安的动作能不能快些?伯克·哈维浪费了太多时间, 万一奥斯蒙德并不打算延长招待会的时间怎么办?她有机会问完自己准备的问题吗?
伯克·哈维没能迎来想象中鸦雀无声、随即所有人如同鬣狗一般两眼发光看向奥斯蒙德·格里菲斯寻求答案和回复的场景。现场响着细碎的杂音,闪光灯三三两两从他身上掠过, 无人在乎他过于荒诞的问题,只有保安尽职尽责,一言不发地将他拎到门外。
“喀嚓”一声。
门落上锁。
大卫·格芬眼前悬挂着的电视银幕熄灭, 陷入一片漆黑。
他抬起手揉按了两下自己的太阳穴, 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伯克·哈维这个蠢货。
这么轻易就将他们所仰仗的“底牌”泄露给了媒体。
他早就说过临时组建一家报社的主意并不靠谱, 可惜自己杳无音讯的加拿大合伙人并未采取自己的建议,伯克·哈维也只听从他的指挥不愿意信任自己。
他们明知道艾伦·史密西就是由奥斯蒙德·格里菲斯扮演, 使用间谍相机拍下的奥斯蒙德在现场调度导演的照片也因为无法证明时间而无法使用。《雨人》剧组和达斯汀·霍夫曼的嘴巴太严,他们已经一一试探过,但所有人都被迈克尔·奥维茨刻意约谈,没人愿意出言证明。根本拿不出足以使人信服的证据。
大卫·格芬本想在奥斯卡竞争最为激烈的关键时刻通过脱口秀节目和部分捉影的报道进行暗示,并安插几个“演员”担任关键证人向媒体陈述他们早就准备好的台词。
他早说过任何不适时宜的试探都是打草惊蛇,脖子上只长了摆设的伯克·哈维就是个比强大的对手还让人生畏的猪队友,只想着出人头地,操之过急。结果就是导致,哪怕他现在找来演员,媒体和业内人士也只会认为他们是在蹭“谣言”、“谬论”无关痛痒的热度。
现在,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只有“工业暗魔”神之又神的“换脸特效”。如果劝服工业暗魔的掌权者亨利·霍根为他制作一段足以证明奥斯蒙德和艾伦·史密西关联性的视频,那么一切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