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看来还是吃太饱了(143)

作者:行清 时间:2022-04-13 10:30 标签:种田文 美食 穿越时空 基建

  儒生们仿佛恍然大悟,原不是听剧,而是欣赏歌舞啊!可惜他们再怎么猜测,也跟不上谢时现代人的脑回路。反倒是宋郗老先生敏锐一些,“六侑舞于庭,此乃祭祀之舞。”
  他身边的杨维桢倒是好奇旁白念的那些诗句,对此谢时只能含糊过去,这几句话其实是京剧里头的唱词,他认为合适,就给挪用改编了。
  韶曲一停,台上的灯光不知如何设置的,竟一束束消失,舞人隐去,最后只剩下一束追光,打在场上刚刚出现的做儒生扮相的戏班子演员上。那束光简直如影随形,随着演员的舞蹈动作而不断移动,这新奇的打光方式和前头的云雾纱帘效果果然吸引了台下人的注意力。
  台下无论大小儒生,此时耳朵竖起,眼睛俱都盯着台上闻所未闻的歌舞戏剧看,“听这唱词,这剧目应当讲的是孔夫子。”
  果然接下去,场上几次场景变化,戏班子演员几番上场轮换,依托杂剧唱词,结合现代歌舞,为众人讲述了春秋时期,儒道之师孔子周游列国,向国君进谏推行仁政却求而不得的历程故事,对于先贤生平了若指掌,用典自如的儒生们无疑是这场戏剧的最佳观众,哪怕不听唱词,仅从场上舞蹈和神情也能意会到这是在演绎什么。
  最后,伴随着“兰之猗猗,扬扬其香”的吟唱,一曲众人群舞的幽兰操后,鼓声渐渐平息,台上纱帘由外而内一层一层再次放下,同干冰制的薄雾一起,将台上人影渐渐隐去。
  很快幕布再次揭开时,这次竟是将舞台布景全换了去,场上一片杏林,微风吹过,杏花飘落,烟雾淡去,树下出现一群穿着蓝白襕袍的学子,幽幽琴声中,他们嗓音有着少年人的意气风发,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朗诵《论语》当中的《学而篇》和《颜渊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下不仅来客吃惊稀奇,就连秦睢和宋郗都有些惊讶,笑道:“没想到咱们书院这群小子也上台去表演了,瞧着朗诵得有模有样的,也算是没给我们书院丢脸。”
  他这话说得谦虚,其实哪里是不丢脸而已,简直就是大大的长脸!
  作者有话要说:剧目描写全程借鉴中国歌剧舞剧院出品的《孔子》舞剧,推荐大家去看!


第114章
  “孔子在齐国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叹:‘于此乐者,不图为乐至于此’,今日老夫和诸位有幸观此剧,恐怕未来三月也要余音缭绕,魂牵梦萦,同样不知肉香了!”为首的杨维桢开怀大笑赞道。
  老先生一夸,顿时打开了众人的话茬子,其余还陷在剧中久久回味的先生们也回过神来,纷纷立马跟上——
  “吾从前参加过诸多书院之讲会,但若要论用心程度,东沧书院当属佼佼者。”
  “东沧书院此番安排确实有心了,此乃阳春白雪,比起民间那些下里巴人的杂剧,更适宜吾等读书人赏之。”
  “东沧学风至高也,吾等既受学识于先贤,讲会开始前确实应当先敬先师,依某浅薄之见,以后若是召开讲会,当效仿之,以示对先贤的敬意。”
  不乏有年长的名士夸赞方才在台上姣如明月的少年郎们的风采,以此教育身边的弟子或后辈,“东沧学子,面有清气,观其心正,视其行端,芝兰玉树也,尔等可与之为友也。”
  当然也有些人年纪小的儒生秀才,关注的点便不在剧情和人上,反倒落在了舞台布景上,“此剧实在标新立异,令人耳目一新,台上云雾缭绕,亭台楼阁,竹林山影,皆栩栩如生,恐花费不少呀。”
  “也不知道那云雾是如何做出来的?还有那光为何还可以变色?奇也妙也,这东沧书院是上哪里去找的戏班子,技艺精绝呀,我爹再过两月过寿,若是能请到这样的戏班子去唱一回,他老人家肯定高兴。”
  此刻身处众人夸赞中心的谢时仗着自己五感比寻常人灵敏,耳尖地听到了这两个正讨论得兴致勃勃的书生的对话,不禁在心中暗自答道,银子倒是没有多花,都是用的竹编木片搭起来的框架,再用油布罩住,最后再请的画师上色,有必要的时候,再往里头放灯,灯光一打,不久绚烂璀璨,流光溢彩,布景效果好得很嘛!
  至于那云雾,自然就是干冰造出来的效果啊!彩色光这也好办,没甚技巧,不过是想要什么颜色的光,就把光打在具体颜色的玻璃板上,经过折射和反射,立马就变有色光了!
  精致写实的布景,再加上光影效果和云雾缭绕,可不就让没见识过这种现代舞美技术的古代人大开眼界了嘛!这哪里是外头请的戏班子能想出来的招数,全都是谢时带着工匠和一帮学子捣腾出来的新奇东西,戏班子倒是想学了去,可惜不懂原理,到时候仿个四五成最多了。
  杨维桢看向一旁即便得了夸赞,面上依旧谦逊从容的谢时,真是越看越觉得这个后生顺眼,乐呵呵道:“谢小友,此剧名何?乃何人所创?老夫在杭州遍观杂剧,还未曾听闻此种剧目,还是福州人杰地灵啊。”
  谢时拱手,“先生,此剧名为《仁道》,讲述的是先秦时期,先贤孔子为了推行仁政而周游列国之生平,本子唱词乃书院师生共同商议制定的,今次也是第一次出演,在别处应当是见不到的。”
  周围人一听此剧目之名,果然不少心思玲珑之人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修改了名字的谢时却仿佛毫无影射朝廷当局,为自家韩兄站台之意,面上依旧笑意盈盈地为其余人讲解。
  后方的座位,一片夸赞声中,唯有一个年轻人挑了挑眉,像是终于来了兴趣,眼睛都亮了起来。
  他身边的一位长者低声叮嘱他道:“东沧书院的这些学子和这年轻山长,如今看来皆非池中物,贯中你同他们乃同龄之人,谢山长或许不得见,但这几日趁着讲会可同书院的学生们接触一番,说不定在学识上有所收获。”
  年轻人心中虽另有打算,但此刻仍是点点头,恭敬拱手道:“学生谨遵老师教诲。”
  有了这一番惊艳众人的开头,接下来的两日,讲会之上气氛都融洽了许多,原本来找茬的老学究们这会不仅惦记着讲会结束后的书笺,还对这闻所未闻的歌舞剧十足感兴趣,也不好大肆批判主人家,况且就算他们想找茬,估计这会也没甚底气,毕竟吃人嘴软,拿人手软啊——
  今日天热,讲会休息中途,书院食堂便给这群远道而来的先生们奉上了东沧的特色消夏美食——寒筵冰,这会士人儒生们各自三两成群,或于斋舍,或于书院后山的亭阁中休息交谈。除了这寒筵冰,还有清醴堂的奶茶果饮,书院的四景茶糕,琳琅满目,任君挑选,更有每日的洗漱礼包奉上,可以说,为了打响书院的名气,请来名师大儒,谢时很舍得出血。
  “这东沧书院待遇委实过好了些,听说他们书院的教书先生们不仅每月有新笺的免费额度,就连八珍阁里头的东西也随便用。”
  旁人倒吸一口凉气,不解道:“这八珍阁的东西不是最是稀缺纳罕嘛,这都不是银子的问题,而是能否买到的问题,听说如今宫里头的娘娘们都得排队呢!按照他们掌柜的话,说是外头战乱,货物紧缺,制作不易,供不应求!谁来了都不好使,这东沧书院这么大来头?莫不是因为那位……”说着他指了指后山梅斋的方向,显然暗指韩伋。
  同行有一人噗嗤一下笑出了声,引来说话人的不解,他才不好意思小声解释道:“两位仁兄不是本地人,所以不清楚这八珍阁最早就是开在乐县,而且东家就是那位啊!”他也没有指名道姓,但是众人皆会意,只听他接着又道:“且里头的大部分新奇事物啊,传说都出自东沧书院如今这位年纪轻轻的谢山长之手,你们说这关系,书院先生们能免费用八珍阁的东西是不是既合情又合理啊?”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清露和沐浴之物实在是奇物也,在下原本以为乃海外传入,未料到竟是谢山长所创,这莫非就是他今日所说的化物之学吗?”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