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天意风流(244)

作者:月神的野鬼 时间:2022-09-21 09:53 标签:强强 情有独钟 青梅竹马 史诗奇幻

  谢珩道:“自然。”
  就在谢珩与谢灵玉交谈时,谢照的死讯也传到另外几人耳中。
  皇宫中,季少龄身穿整齐官服,正跟李稚商议兵屯之事,战争结束,百万大军需要重新安置,侍者来报谢照逝世时,两人正讨论分田法,李稚闻声放下手中文书,陷入短暂的沉思。
  说句实话,李稚在听到这则消息的第一反应是,谢照竟然现在才死?谢照病危是人尽皆知的事,自当初谢珩弑君后,盛京再没了他的消息,谢珩也从未提起他,后来又逢战乱连连,李稚一直也没顾得上南方,他总以为谢照早已去世。
  李稚毫不在意谢照的死活,这人活着一日,便在无望中多苟延残喘一日,而他若是真的死了,更是无足轻重,但此刻李稚的脑海中却不可避免地想到一个人。
  谢珩骨子里是重情的人,他若听了这则消息心中必然不好过。
  过了会儿,李稚注意到大殿中的寂静,忽然感到不对劲,他这时才注意到季少龄的神情,令他意外的是,季少龄在听闻谢照死讯后,并未表现出大快人心,反而默然良久。
  他唤道:“老太傅?”
  季少龄回过神来,拱手道:“臣失礼了,殿下见谅。”
  李稚道:“谢照死了,京梁时代也宣告结束。他到死仍在怨恨谢珩,却不知保住士族荣誉的正是谢珩。”
  季少龄道:“谢行检为人极傲却不自知,汉室末年,天下大乱,建章谢氏横空出世,扶大厦之将倾,匡立梁国于江南,谢政、谢赦、谢敷皆为千古名臣,谢行检一直以出身为荣,将家族利益视作至高无上,谢家在他手中彻底发扬光大,却也因他而几乎毁于一旦。”
  季少龄回忆当年,“他坚信士族是挽救世道的唯一力量,只有集一国之力供养士族高门,才能培育出最优秀的政客,继而才能治理好国家。为了维护士族核心利益,他垄断书籍、废除科举、封禁私塾,民间除却农、医之书,其余尽数毁之,自称书中有屠龙之术,寻常人读而误之,究其本质,仍是一种自负甚高的傲慢。”
  李稚道:“老太傅听上去对谢照的为人颇为了解。”
  季少龄道:“是,毕竟也打了这么些年的交道。年轻的谢行检是我这一生见过最傲的人,景帝朝年轻官员流行骑马入皇城,滔滔洪流中,惟有他一人步行,从容不迫地拾级而上,看似彬彬有礼,实则目空一切。他只同自己认可之人打交道,天下就是他的一盘棋,除了寥寥几个对手就只有棋子,城府之深,谋划之幽,令人不敢窥视。”
  季少龄感慨道:“他绝不会听取任何人的意见,毕其一生只做自己认定的事,死而无悔,所以他绝无可能原谅他的儿子,哪怕在最后一刻,他的恨意也依旧刻毒。”
  李稚道:“死不悔改?”
  季少龄道:“他是谢行检,他绝不会改。历史的风,将吹去陌上的尘,他的意思是,我们走通了一条路,但不代表他走的那条便是错的,路有千万条,他那一条未必到不了贺兰山。”
  李稚终于道:“这个人死的太晚了。”
  季少龄点头,神情却并非是单纯痛快,李稚察觉到他眼神中的隐幽,“老太傅不恨他吗?”
  季少龄笑道:“殿下心思细,二十年的牢狱之灾,说不恨岂非是我假装圣人,恨有过,且刻骨铭心,所以才在骤然听闻他已经离世时忽感茫然,人死万事皆休,怨也茫茫,恨也茫茫,到了我这把年纪,什么都看淡了,回首想想,我只觉得他甚是可悲。”
  “可悲?”
  “如此一生,不可悲吗?”
  李稚那一刻忽然想起件事,季少龄与谢照同为景帝朝名臣,两人势若水火,一生为敌,这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当年朱雀台案爆发,谢照以夷族起步,杀得太子一党人头滚滚,门生故旧无一放过,却唯独没有杀当时身任太子太傅、实则为太子党首的季少龄,只是将他囚禁在金诏狱深处二十余年,甚至连谢珩一开始都没料到,季少龄竟然还活着。
  “曾听闻太傅少年时与谢照有过一段友谊?”
  季少龄笑道:“‘友谊’二字重了,当年渡口初相逢,借过一把伞,因缘际会聊过两句,做了五十里路的朋友,一入京即分道扬镳,后来交锋多年,彼此也不曾留情面。朱雀台案后,他特意留我一命,让我亲眼见证他是对的,我是错的,他是赢家,我却满盘皆输。”
  不直接杀他,反倒教他活着,亲眼目睹好友、学生、门客一一人头落地,倾注一生心血视作亲人的太子自焚而死,身体上的痛苦只是皮肉之苦,理想幻灭才是真正的杀人诛心,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要的是他彻底丧失斗志,永世不得翻身。
  是恨,但也很难说,这其中就没有掺杂那么一点点惺惺相惜,毕竟对于一位国手而言,下棋若是没有懂棋人,孤芳自赏,难免寂寞。
  一生知己,一生宿敌。
  季少龄道:“这一局棋下完了,我也从头到尾看完了,而今想想,不觉可恨,只觉甚为可悲、可怜、可惜。”
  李稚道:“我想他最不希望的便是老太傅如此看待他吧。”
  “是。”季少龄道,“无话可说。”
  作者有话要说:
  谢照看着赵慎:你怎么还不死?
  锁血待机的赵慎:我不仅没死,还登基了,气不气?
  谢照卒。


第168章 金风玉露(一)
  谢灵玉离开后, 谢珩在廊下默然立了良久,天色渐暗,昏沉沉地入了夜。
  脚步声自身后响起,烛火微微闪烁, 谢珩回过神来, 回头望去, 李稚提着盏灯站在藤蔓最绿处,静静地望着他。
  李稚将提灯放在石桌上, 走到谢珩身旁,连带袖子一起握住他的手, 他什么话也没说,只是陪他一同望向天边明月。
  谢珩缓缓反握那只手, 似乎要将他紧紧抓在手心里,明月朗朗,如一片真心, 遥对着十三州府。
  “夫人离开了?”
  “她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
  “可惜没能与她见上一面,季大人今日还同我谈起王珣,他始终记得他。”
  谢珩转过头望向屋内, 李稚见状也望过去, 忽然他的目光停住,盯着桌案上的物什很久,眼神渐渐浮现不可置信。
  谢珩道:“那是王珣献给新朝的礼物。”
  国之将兴,其玉当出。
  *
  七日后,静武大殿中,文武百官整齐划一的披坐于下, 李稚身着猩红官服一步步走上前去, 将那枚精铁盒匣呈至赵慎面前。
  当匣盖揭开的那一刹那, 众人全都睁大眼,微微向前探头,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件传奇瑰宝。史官捏着笔的手微微颤抖,几颗墨点在宣纸上晕散开,断代多年的人心在这一刻重新汇聚,续写着新的篇章。
  “天佑王朝,吾皇万岁!”
  文武百官席地而跪,洪亮的声音响彻大殿。
  赵慎打量着这座通体洁白的玉玺,眼中逐渐浮现出惊艳,他仿佛是想起汉室上千年的历史,多少分分合合,多少肝肠寸断,他伸出右手握紧它,蘸着黑红的印泥,稳稳地按在雪色宣纸上,第一封印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国书呈现在世人眼前,往事已如烟。
  “天子有令,分田改革,铸剑为犁,大赦天下。”
  季少龄接过国书,一字一句宣读着皇帝的第一封诏令,殿外的宫侍将旨意传递下去,一直传遍天下。李稚听着那洪亮悠长的声音,只觉得心潮澎湃难以抑制,他重新低下头去。
  时隔三百余年,象征着天命所归的传国玉玺重归汉皇手中,宣告其至高无上的正统,而玉玺背后的故事也随之传遍天下,那一日,天南海北的人都在热议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以及那个早已被南梁朝廷抹去二十多年的名字——王珣。
  众人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早在二十年多前就曾有个将军跨越雍阳关收复过汉阳,他与他的军队永远地留在了北地的无尽风雪中,有心人闻讯来到汉阳考古,在城外的军事工道上挖出无数折戟断剑,上面遍布血一样的红锈,为人们讲述着那支青州军队曾创下的不世功勋。
 

上一篇:长风有归处

下一篇:太子的药引傻妃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