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盛世慈光 下(11)

作者:吾心大悦 时间:2019-02-18 19:34 标签:天之骄子 励志人生 穿越时空 宫斗

  两兄弟没乘御辇,一路牵手边走边说话。
  德光帝问:“夜行卫有没有江州的消息?”
  沐慈道:“我最近都在看十一年前那次大战的资料,还真没关注各地。”他扭头问牟渔,“有消息吗?”
  牟渔点头:“有一些,没有朝上说得那么严重,具体如何还待详查。”文官潜规则都会有一点,如果情况严重,关乎一地的安稳,必会上报。没报说明情况还好。不过既然告到了朝上,事情也难说。
  夜行卫也是人,不能保证一定就不出问题。
  牟渔对随侍在皇帝身边的天机道:“去把与江州此事有关的密档都找来。”夜行卫的密档整理后,现在都是一式两份,正本在宫内,沐慈那里有副本。
  天机领命下去。
  夜行卫与华国历史上的厂卫不同,只是个监察组织,网罗许多高手,监察范围涵盖整个大幸朝,甚至触角伸到了邻国。特别是沐慈接手后,夜行卫的行事更有章法,也越发诡秘。
  但沐慈一直谨守一个底线——夜行卫只有秘密调查权,所得情报提供给皇帝做执政参考,绝对没有抓人和处置权。否则夜行卫早就在大幸掀起了腥风血雨。
  德光帝看不是沐慈又有什么“计划”,也下意识松口气,问:“不知道忠王弟肯不肯去江州一行?”
  “应该会去。”沐慈淡淡道,“让他多带点人手过去,就不怕什么了。”
  “嗯!”
  “啊,对了,我曾让夜行卫在行走各地之时顺便探矿,新设的定海州,岛屿上就有好几处金银铜矿。”沐慈提醒道。
  德光帝听说,眼睛发亮:“此事当真?”
  沐慈依然淡定:“那么大片土地,有几处矿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刚好有红衣大食的战俘在,可以就地开采。不过,你看是让户部盐铁司掌管此事,还是以大型皇家银号的名义开采?”
  德光帝难以决断,大义上应该给盐铁司管,充实国库。可官场黑暗,内幕重重,所得金银必定流失。财帛动人心,再怎样管,怎样诛杀,都屡禁不绝。曾经有某个皇帝动不动将官员剥皮充草,也不能杜绝层层伸手。
  而以大幸皇家银号的名义开采,就是把国家金银放进私人口袋,这……虽然天下都是皇帝的,可到底有些不好意思啊。
  德光帝踢皮球:“你觉得呢?”
  “那就一半一半。”
  德光帝眉开眼笑:“行,如此就兼顾了。”
  说着说着,就走到了太微殿,德光帝直接拉沐慈坐在他身边。其他官员不敢超越,落后一步进了殿门,拜见皇帝和楚王。
  太微殿是紫微殿的侧殿,一般是皇帝召见小部分重臣,内部处理政务的场所。
  德光帝道:“众位爱卿不必多礼,赐座!”
  大殿朝会文武官员没有座位,而在偏殿开内部会议,重臣都有赐座,这是常例。大家也不是半个屁股挨着坐,而是个个扎实端坐。唯一区别就是众王的椅子有扶手,其他人没有。
  德光帝道:“请诸位来,是朕有一些疑问,希望大家给我解惑。”
  众王宰执齐呼不敢。
  德光帝问:“其一,新铸钱币,诸位议了多次,到底有个什么章程?大家都说说。”
  这个,管天下财政的户部尚书卢定国最有发言权,他站起来回答:“回禀陛下,臣已研究过楚王殿下提供的相关数据,并入铸钱监实地考察,以为发行无碍。”
  清河王,广陵王,方善悟等改革派都附议。
  礼部尚书公输庆年过六十,是著名的保守派,便道:“改钱一事,关系天下国计民生,为百年国策,兹事体大不可轻决,望陛下慎之又慎。”
  兵部尚书杨业虽没说反对,却问:“请殿下解惑:铜钱都是中有方孔,以示‘天圆地方’,如何新铸银钱没有了?”
  水力冲压,铸钱加中间的孔,容易损坏模具,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但沐慈不能这样回答,只道:“铜钱加孔不是因‘天圆地方’,而是因数量大,中空有孔方便穿绳携带,故称‘一吊钱’。新铸钱有不同面额,无需大量携带,就不用方孔串钱了。之前的金银铸成条状或元宝状,并无孔洞,就是这个道理。最主要是为了足额足量。”
  “新钱如何携带?”杨业总会下意识寻机刁难。
  沐慈淡淡瞥他一眼:“你的碎银如何携带,新钱就如何携带。”
  众人都看向他,如看傻瓜……谁没钱袋呢?
  中间派如朱熙、还有在李敏之致仕后代理的吏部尚书顾永元都没表态。
  王又伦却道:“百姓用惯铜钱碎银,只怕一时无法习惯。”
  沐慈点头:“王相公所虑极是,但习惯不是忽然出现的,而是慢慢形成的。这样吧,这些新钱本是我送给三哥的贺礼,就以丰年的名义发行,称为‘丰年钱’。先在天京城流通,观察效果,慢慢推行全国。同时旧有铜钱也不作废,依然可以使用。”
  众人都称大善,便定下了这个试用方法,如果大家觉得新钱更好用,一定会有所偏向。
  德光帝拍板:“那就这样定了,工部命书画院与铸钱监一起,确定‘丰年钱’样式。”
  工部尚书裴衍领命。
  沐慈最喜欢敲一棍子给个甜枣,道:“我注意到,各位的俸禄还是三十年前的定额,多年未变。且还是以粮食布匹计算,不如也顺便改革了,以后都折算成‘丰年钱’。”
  众人:“……”这不是逼着大家用新钱么?
  沐慈又道:“我比较了一下,如今全国的物价较之三十年前已提高一倍,特别是京畿重地,物价沸腾,提升两倍不止。我建议三哥适当增发俸禄,也好让清正廉洁的官员有钱买得米粮养家。”
  增加工资,这事谁都喜欢。特别是如王又伦和苏砚这几个寒门出身的官员,又比较清廉一点,都指着俸禄和福利养家的。
  这提议很快全票通过,虽然都折算成新钱,但新钱所用金银足额足量,不吃亏的——看,其实大家对新钱旧钱,已经有了偏向。
  德光帝又道:“另有重开边贸一事,大家都有什么想法,也可以畅所欲言。”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偷瞄楚王,不知道该不该说。
  沐慈在大家说之前,问道:“十一年前先皇父打退四国后,欲发兵征伐四国,四国上书求和,有没有这么回事?”
  “回殿下,确有其事!”方善悟知道,因为他堂兄方士佶当时任鸿胪寺卿,负责接待四国来求和的使节团。
  沐慈问:“当时议和是怎么议的?我一直找不到相关的契约文本。”
  方善悟道:“这……微臣就不清楚了,不如陛下把方相公请来问话。”
  方士佶在谈和完后就致仕了,被加封为丞相。
  沐慈又问:“还有谁参与过议和一事?”
  方善悟想了想,表情略有微妙道:“十一年前,负责谈和的也有当时为侯府世子,后平级袭爵的信安候,也是他定的契约,他应该很清楚当时情况。”
  方善悟这人特别聪明,又特别蔫坏,就是后世俗称的“腹黑”,他心中有猜测沐慈打击走私,又这般重视十一年前的资料,就是准备重开边贸。
  于是,很爽快把已经致仕享福的堂兄坑了不说,还把赋闲在家,不用列朝的唐郁洲也给坑了进来。
  不过他一点不觉得羞愧,都是为了国家么。
  ——这两位,也曾经是为国为民,激情奋进之辈。
  
  第354章 议和国书
  
  十一年前的那场大战,大幸曾与四国议和,按道理,应该会有相关消息或者国家契约,可沐慈翻遍了邸报存档以及内宫档案库,都没见到。只见到在议和后不久,天授帝忽然下令“与四国禁绝边贸,不复邦交”的旨意。
  所以他才会提议,找知道内情的人来问一问,且知道内情是很有必要的。德光帝就传了方士佶和唐郁洲入宫。
  因要等待,德光帝与宰执就商量起了其他国事,不是沐慈主张的,他一贯多听不说,从不干涉。
  期间,忠王入宫,就在太微殿见了德光帝,得知要做钦差去查江州太守贪腐一案,果然意动,只稍微谦虚推拒了一下,就领下了旨意。临退出太微殿时,他看了沐慈一眼,对他微笑致谢。
  作为一个大男人,谁没有纵横四海的壮志豪情?忠王年幼出意外,也是因他太优秀,引起嫉妒所致。他身有残疾,开始年纪小不懂事,还抗争一二,后来大了,不得不接受现实,沉寂下来。
  却不代表他就甘愿认命。
  可一直以来,皇帝登基,其他兄弟都必须做个闲王,以安帝心。忠王本来彻底死心,却不想还能有机会参政,为国家做点正经事。
  他知道,不惧兄弟,能有这种心胸的,也就老九了。老九对三番两次想害他的老五,都懒得用眼皮子夹一下,心胸之宽大,非常人可比。老九给其他兄弟一些机会,太正常了。
  忠王离开,唐郁洲到了,他住在皇城,来得比较快。而方士佶人老心不老,有时候会友出游,有时候在太学挂职教学生,行踪飘忽不定。德光帝还担心老人家走得慢,又派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御林军道:“把老丞相背进来。”
  方善悟只说:“多谢陛下体恤。”半点不敢说方士佶才57,一天到晚上蹿下跳,腿脚绝不到不良于行的程度。
  方家的家风很有特色。
  方家先祖正是那位由放羊娃转业搞“农民起义”,跟着大祖打天下,还好运活到被封宁远王的兄弟。
  宁远王一早知道一个道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做了王爷,还不忘把幼时放羊的小皮鞭儿甩起来,毫不留情赶着自家四个儿子读书。因底子薄,四个儿子参加科举,考到白头都没有一个高中的。但放羊娃王爷不放弃,定了家规——子弟晋身必须读书,凭真本事参加科举入仕。不允许凭祖先荫封,也不分给一个铜子的财产。”
  所以方家小孩从小就明白,不读书科举,你在方家就是个P,放了绝不会有人接收,还要嫌臭。
  放羊娃还明白一个道理——“只有优秀的母亲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子嗣”,于是他也紧跟沐家皇族的步伐,却不娶高门世家,只给儿孙都娶书香门第的女儿。不论高门,不论漂亮,也不论是否有家财,只论一点——腹中有没有真正才学?
  方家的家学,在天京都是最有名的,权贵家的孩子挤破头都想进去读书。
  一个人,一个家族,朝什么方向真正努力了,是看得出来的。一家子上进风气如此,百年来方家为官做宰的不在少数,真正成了沐家皇族的世代辅佐之臣,国之栋梁。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