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盛世国师(189)

作者:木兰竹 时间:2024-03-25 08:58 标签:系统 穿越时空 宫廷侯爵

  生产关系改变的事,目前做不到。宿谊终于把话题转到教化上了。
  宿谊跟军中将士所说应该在高句丽实施教化的事,其实在昱朝,才更应该实施。
  老百姓对国家的认同感,不是凭空产生的。你得教导他们。
  民族认同感是怎样产生的?同样的文字,同样的语言,同样的传说,以及同样的生活方式。
  后者很难,但文字和语言,以及传说,都是可以人为干涉的。
  秦始皇为什么要做统一度量衡等事?这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所必须的。
  其实除了少数朝代,大部分朝代都知道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素质对统治的好处。这并不是说要让老百姓的文化素质达到什么高度,会识字,能明理,在封建社会而言,就差不多了。
  教化之功,是古代地方官很重要的功劳。
  对于太子这种统治者而言,民众认识统一的文字,不但有利于政令实施,有利于政策推广,还有利于民众对这个朝代心理上的认同感。一旦心理上认同,在没被逼到绝路上时,地方豪族再想搞分裂,民众内心是不认同的。虽然他们不一定会反抗,但朝廷想要平乱时,会少许多事。
  可中华民族的文字,可能真的是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甚至在宿谊看来,连之一都可以去掉了。要推广文字,很是有些困难。
  太子听了宿谊的话之后,对推广文字一事十分感兴趣,他也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想法。其中有两点,和宿谊的想法一样。
  第一点,就是简化现在的文字。现在文字是隶书,许多读书人已经自发的开始改变“隶书”,将其变得更简化。
  宿谊曾经听人讲过汉字的历史。汉字不仅仅是新华国建立的时候被简化,从古至今,它一直都在被简化。从纂书,到隶书,再到楷书,这并仅仅是字体的改变,文字的结构也有改变,这改变就是逐渐简化的过程。
  这些都是文化人们一代一代推动的。读书人是迂腐的这个概念,因为清朝而被许多人植入心中。但其实甚至明朝,读书人都不是迂腐的。明朝甚至已经出现内阁的雏形,他们的读书人也是文武双全,许多名将也是大文人。
  古代的文人们一直都在进步,从文字的改革上就可以看出。这文字的改革,都并非最先源自于朝廷从上而下的政令,而是书法家们自己改革创造,然后才被朝廷推广。
  楷书很早就出现了,在当今已经成为一种流行。但还未替代隶书作为官方文字。
  太子自己很喜欢,且也擅长楷书,他认为楷书比隶书更为简洁,易于推广。若是要向民众推广文字,将楷书作为官方正式文字是可行之策,也是易于推广之策。
  而在推广之时,太子认为,应该进一步简化如今文字。这样就到了太子想到的第二点,编纂字典。
  字典,或者说词典,这个时候叫字书。最早的有字书功能的书籍为《尔雅》。《尔雅》书如其名,就是规范语言,使其符合“雅言”。
  第一本系统的字书,为东汉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它首创部首编排法,对字义、字形、字音进行全面诠释。
  《说文解字》为蒙童必学的课程。太子认为,若是要改革字体,定要重新编纂一本字书。
  宿谊不断点头。
  简化文字,编纂字典等等,他都想过,但这是基于他现代人的理解,觉得应该这样做。太子则是直接站在统治者角度,基于现在的社会,提出这种理论,宿谊心中连连感叹。
  如果不是经历过现代社会的教育和信息大爆炸,宿谊认为,自己比起太子,差得太远了。
  谁说古人是傻子?现代人,也就是眼界宽一些。这还得是本身受过良好教育,且见识较广的现代人。
  太子提出这两点之后,宿谊觉得自己好似帮不上什么忙,提不出什么意见。他绞尽脑汁,终于提出几点意见,挽回了作为大哥的面子。
  宿谊道:“字书可以编两部,一部是给读书人看的,尽可能详细。一部是给不识字的老百姓学习的,尽可能的简略。只要有常用含义即可。而且字书的字的诠释和词的诠释应该分开,嗯,就叫字典和词典如何?”
  太子想了想,道:“读音是否应该也单独列出来?”
  宿谊有了过往记忆之后,也就知道了这个世界如何学习的文字的读音。这个时代教导读音用的是切字法,即一个字代表声母,一个字代表韵母。
  罗马字母音韵表是为了和国外接轨,宿谊在考虑,要不要现在拿出来。他将阿拉伯数字拿出来之后,阿拉伯数字很快就替代文字书写的数字,从青州开始往外推广。若是他拿出字母表,以他的声望,要推广也算容易。
  但切字法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比较复杂,在这个时代却是更容易被人接受。毕竟这个时代的人没有见过字母。
  宿谊思考之后,觉得音韵表的确必须单独列出,而且应该规范。但简化切字法就可以了。即像日本简化中国的切字法那样,用比较简洁的偏旁,用来固定标注读音。华国后世的罗马音音韵表,可以用简化字或者偏旁替代。
  古代的音韵标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标注音调。新的音韵表,可以将音调标志出来。
  除此之外,标点符号是必须推广的。
  现在的断句,都是直接空格。若是誊抄,很容易有错漏。
  至于为什么古代没有出现标点符号,宿谊猜测,很可能是毛笔不容易打符号。有碍于书面整洁性。
  别说古代,就算是现代书法作品,也不会打标点。都是以提行或者空格来标注。
  但手写的文字用毛笔写标点符号比较难看,但宿谊现在已经在推行印刷术,印刷的书籍上是可以有标点符号的。而告示啊政令啊什么的,对字句准确性的要求,比美观性高得多,也最好是用上标点符号。
  宿谊还准备推广硬笔。文化人用毛笔就成了,但普通老百姓不求什么书法美观艺术性,就求一个得用。硬笔在民间推广是可行的。
  若是遇上一个文人,宿谊此话可能会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认为玷污了书法。
  但太子是统治者的思想,且对宿谊又极其信任,他略一思索,就认为这事可行。
  硬笔书写的事,从朝廷硬性推广肯定有问题,太子和宿谊商量后,觉得可以先从民间开始推广,让那些下仆或者市井中人先用,若是好用,渐渐他们自己就会推广开来。
  而那些大文人们是不会在意市间小民用什么书写工具。
  除了文字之外,宿谊所说的“传说”“神话”等,也让太子开拓了思维。
  上层阶级信鬼神,又不信鬼神。他们有时候会忌惮,有时候又会鄙夷轻视。而越愚昧的人,神异之事在他们心中就越发重要。
  比起历史书,他们或许更相信民间传说。
  若是大家相信一样的传说,相信同样的来源,那么心理上认同感自然也会提高。
  这点宿谊表示他可以提供小说,咳咳,传说支持。洪荒流小说,又可以拿出来用一用了。
  太子和宿谊相谈甚欢,蜡烛都换了几根,直到天蒙蒙亮,两人才入睡。
  这次太子如愿以偿,可以跟宿谊躺一个被窝。
  ................................
  太子在宿谊这里腻歪了一天,然后被皇帝催促赶快跟我滚回来,才念念不舍的离开。
  回到宫中之后,太子将和宿谊所讨论之事告诉了皇帝,皇帝听完之后,忍不住敲了太子的脑袋:“这么重要的事,你为何不昨日回来?”
  太子嘴里道:“儿子知错。”心里却想,今日说和昨日说又有何区别?本就不是马上就能做成的事。父皇分明是嫉妒自己能见到大哥,他不能出宫。
  皇帝又骂了太子几句,然后才和太子继续讨论此事。
  皇帝一听就知道那所谓“打土豪分田地”的功效,实际上在他到处征战,建立昱朝过程中,也多次用到此方法,只是没有这么鲜明的提出来,也没有一个具体的章程。
  或许是太子还年轻,或许是太子想法和普通人不一样,也可能是太子在传话的时候,没有说的那么详细,太子所想到的土地兼并的事,皇帝并没有想到这一点。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