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全世界都以为我是神明(255)

作者:辉羽天 时间:2022-07-29 02:41 标签:无CP 异世大陆 脑洞

  可是,并非所有人都能跟他一样强大,控制自己的心思说着容易,做起来太难了,人心就是自由滥泛的水,往往说不想什么反而更要想什么,控制心思啊,突然这么要求这要他们怎么做!
  此时大量的人都被淘汰了,大脑里压着一座巨山的情况下,外面还处处疯狂,说全方位碾压他们也不为过。
  画家顿了顿,突然抬起头,眸中倒映着“星空”的景象。那绝对是疯狂,如果他裸眼去看,绝对已经是疯了。
  “昆仑应该不指具体什么东西,而是指一个地方,寻找昆仑,应该说的是寻找名叫昆仑的某个地方。”不可思议,以往的阅读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疯狂信息,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虽然也是被动地甚至被压迫地进行阅读,但却令他们感觉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主动性。
  为什么会这样?画家苦思几秒,突然想到了,这是因为作者【不详】改变了写法。
  换了一种创新写法!
  画家异常激动,但没有继续深究,而是专注回了事态的分析上。
  “既然知道是地点,那找到它的方法就不用说了。”他转头看向远处的群山,立刻动身去玩直觉的方向。
  世界这么大,这昆仑到底该怎么找呢。画家认为,这正是对他们的试炼!
  与此同时,星空之下的世界。
  大陆上凡有智慧的生物几乎都仰望起了星空。
  螺旋啊,天上悬着众多螺旋,形态巨大,且极速旋转,色调有的亮白,有的幽暗,像油画,又像随手打翻的墨水。
  “这是怎么了?”
  “我感觉……有什么东西要降临了。”
  “降临是为什么呢?”有人疑惑,忽有所感:“或许……是为了迎接。”
  接回……许久未归的游子。
  也是同时,皇城,温室内。
  邢远注视星空,察觉到了天上的异变。毫无疑问,异变跟《山海经》有关。
  《山海经》与《易经》、《黄帝内经》共同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众所周知,《山海经》作者不详,出于何种目的,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写的《山海经》严格来说都是谜,它跟《黄帝内经》一样,被普遍认为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或者说,是由某一群人某个人收集编撰而成的历史传说合集。
  在地球的时候,邢远只是听说过一些说法,没有进行太多考究,只是有那么一点印象。
  不记得是谁说的了,好像有个说法认为,先秦诸子百家之学,是周王朝的官学走入民间的表现。周王朝末期,礼崩乐坏,官学没落,散入民间,成为诸子百家的思想资源。
  这个说法遵从的逻辑是,知识并非突然出现,总有其历史逻辑,知识总是传承而来,但同时,也可由人类挖掘出来。
  总之,那个说法似乎认为,《山海经》是周朝,还可能是商朝,甚至是夏、夏之前的人类共同体所编撰的“史书“、“百科全书”。光从考古、训诂的角度,无法判断其客观来源。
  不过,大家可能都比较认同的是,《山海经》确实神异非常,有些生物的描述,怎么看都不太正常,故事呢,也不太对劲,很蹊跷,当故事听或许还能懵懂接受,但如果代入当代现实,就会产生诸多怀疑。
  譬如之前翻译过的《夸父追日》,它放在文学里面可能会被归为荒诞文学,因为怎么也想不到动机,或者说理解不了动机,人物的行为逻辑超乎现实,无法将其与认知中的正常人划上等号。非要对标一个西方作品的话,很容易联想到《堂吉柯德》。
  而这种“不对劲”居然贯彻了整本的《山海经》,究竟它的世界才是真实,还是我们的世界才是真实,假如文本的世界过于超现实,作为读者,我们又应该如何阅读呢。
  邢远的答案从来都很简单,既然要读故事,当然就要代入故事的世界观、故事的思维方式、甚至是故事内蕴的宇宙观。
  只不过,异界朋友们,在他们如今的生存状态下,至今为止,有多少人曾经思考过星空,仰望过星空呢。
  因而,邢远在《山海经》的翻译里,用了跟黄帝内经差不多的翻译方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地貌湖海,气候等,作为铺垫,然后……他原创了一个人物。
  一个普通人。身份并非《山海经》的原居民,而是异界者,不特指这里的异界,还可以是其他世界的人,甚至是不是人也无所谓,无所谓性别,无多余特征,值得一提是,该人是以穿书的方式穿越到《山海经》的,没有原因,就像骰子投中了而已,这人突然就遇见了《山海经》。
  开头,翻译文本的导读是——“赫赫我祖,来自昆仑”。
  接着文中下一句便这么写着——“其人不知因何来此,然而心中空空回荡着某一念想,寻昆仑,定要寻得昆仑”。
  “为什么要找昆仑,昆仑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邢远低着头,旁若无神地梳理着自己的想法。
  答案已经出来了。


第152章
  昆仑,最容易被想到的是昆仑山,种花神话中最重要的神山之一,被称为众山之山,此外还有一个比较不为人知的外号——“众神之乡”。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岳。”*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两本先秦古籍的说法如上,从中可见昆仑山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场所,承载着相当特别神秘的文明信息,意义非凡。
  某种意义上,它如同希伯来神话的伊甸园,也如同希腊神话的黄金时代。
  每个人类文化中都有后人不断追忆的某个“场所”,或者“时代”,它们应是人类文化的底色,嵌进文明最深层的记忆,而且总在文明诞生之初,此后无论人类又如何重塑文化,也许都不会有比它们更根本的底色。
  当然,比起这些,最广泛的说法应该是,昆仑是虚构的仙境之地。
  除了昆仑山之外,它还有意味,比如“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该说法认为,昆仑指的是头脑。除此之外,昆仑还有很多指谓,人体穴位等等,部分说法甚至有点吓人。
  回到《山海经》,昆仑一共在两处被提到,大荒西经和海内西经,前者的描述在现代人看来应该算的上普通。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此后接西王母的描述,暂且不提。任何人看到上述描述,大概会直接想到这是一个地理的描述,只要找到西海、流沙等地方,昆仑山可不就在中央了吗。
  初一看,好像确实可以想。
  事实上,确实有人是这么找的,然后还真的找到了,其人之后就将该山命名为昆仑山,也即地球上的昆仑山。
  寻山人名张骞。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身上据说就背负着一个任务,也即寻找昆仑,或者往更深的说,是昆仑之上的神仙。其后还有一个历史背景。
  既知秦皇东海寻仙不得,那么反向就是向西,寻找西部神山。
  当然,本质上都是为了长生不老之术。派张骞寻找昆仑的汉武帝,据说有着秦始皇一样的想法。历史辗转这么多年,这个想法时至今日都没有断绝,仍会在必要的时刻在人类脑中复苏,如同某种设置好的开关。
  不过张骞找到了昆仑山,上面有没有神,却是肉眼可以判断的。其他人自己去应该也会认为,上面并没有神异。
  所以这算是找到了?还是没找到呢?有没有可能,那座山并不是昆仑山,其实是张冠李戴,认错山了呢。
  因为,对比《山海经》另外一段描述,怎么看也不是一座山。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光看这段文字,这是描述山的文字吗?单纯从这段文字看,我们脑中出现的画面应是什么样的?
  此外,为什么要强调“五”、“九”这个数字,为什么是九井、九门?有什么讲究吗?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