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昏君社死(70)
【随着时移世易,后继之君本该对军制加以修改,去除其中弊端,可患上恐辽症的大宋天子却只顾一个劲地重文轻武,给赵匡胤这位开国之君从头到脚叠满了黑锅。】
【武将夺权的内患倒是没有了,边患却永无休止,最终被异族铁蹄踏破河山!】
云雾飘散,所有的画面都开始淡去,唯有一声长长的叹息叹进了每个人心底。
【从此,一位武功绝伦的帝王所开创的王朝,却因软弱而留名于史,为后人所笑!】
第46章 乞丐天子
盘点结束,水镜表面化作一片彻底的漆黑,宛如波澜消退、风平浪静的湖泊。
众人心中已泛开层层涟漪。
北宋初年所在时空,侍卫将被揍成了猪头的赵光义拖了下去,赵德昭兄弟及赵光美皆无动于衷地看着这一幕——没有加入一起围殴,已经是他们极力克制的结果了。
看着赵光义在赵匡胤的铁拳下被揍成了一摊小饼干,这几个将来间接死于前者之手的“受害者”都很是畅快,大出一口恶气。
收回视线后,他们才发现赵匡胤的表情不太对劲,似忧似喜,似怒似惊,视线怔怔注视着敞开的大门,仿佛陷入了沉思。
赵匡胤的心情的确很复杂。仙人透露的天机让他难得体会到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一方面,赵光义的所作所为点燃了他久违的怒火,无论赵光义上位方式如何,在对待弟弟和侄儿时,他的冷酷表露无遗。几个儿子的结局对赵匡胤如同一记暴击。
另一方面,宋室的“三百年江山”又像是从天而降的馅饼,令他前所未有地惊喜。
——别说什么宋朝没能收回幽云十六州,地盘远远不及曾经的汉唐。后世人或许会嫌弃宋朝不够“大一统”,但在五代十国的乱世成长起来的赵匡胤却一点都不嫌弃。
——饿久了的人有点“咸菜窝窝头”就不错了。这已是大大超出他的预期!
自晚唐以来百余年,这天下何曾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即便唐朝尚存之时,也是藩镇割据一方,天子不过名存实亡。在这样的世道上,求存已经不易,能走到开国建制便是人生顶峰,王朝能延续超过二十年,那都要高呼一声“老天保佑”。
相较于倏忽而起、倏忽而灭的“五代”,宋朝的疆域不仅大了一圈,且最终居然能延续三百年,赵匡胤从前连想都不敢想!
这也让他心中的那个念头愈发清晰。
——果然,将军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压制武将、抬高文官的地位是正确的方向。否则,骄兵悍将们迟早要重演五代旧事。
只不过,原本历史上的宋朝明显是走火入魔了——后世子孙都是怎么回事啊?叫他们提防骄兵悍将夺权,不是让他们往死里打压武将,最后被辽国摁在地上摩擦啊!这与自缚双臂,任人毒打有什么区别?
虽说都是赵光义的后代,但他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之君,赵光义的子孙后代无能误国,黑锅还不是全扣到了自己的身上!
眼前好像又浮现出赵光义驴车漂移的背影,宋太·祖赵匡胤额角青筋不禁一跳。
为免将来大宋自废武功,沦落到天机所言“被异族倾覆”的结局,之前从未考虑过几百年那么长远的宋太·祖赵匡胤召集来一帮大臣,决定对大宋现有制度加以完善。
只不过,既要有实力对外抵抗异族,又要将武将的权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中间的平衡实在难以把握,绝不是短短时间就能想好的。赵匡胤也只能选择适合当下的制度,今后形势变化就需后代调整了。
心情转好的赵匡胤对未来有了新的展望。
他首先做的,便是立赵德昭为太子。
这个平行时空,从此走向了全新的未来。
·
后周显德二年,周世宗郭荣的心情更为复杂。任谁知道自己的寿命只剩下不到五年了,恐怕都难以保持完全的平静。
当初盘点沙丘之变,提前知晓自身死讯的秦始皇嬴政,想必最能与他感同身受。
仙人只是简单提了一句“病逝”,谁知是普通风寒,还是无解绝症?尽管郭荣为此召集全国名医,亦不知能否逆天改命。
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保持冷静,没有心态扭曲大开杀戒,已实属难得。最难得的是,连未来的宋太祖赵匡胤,他都没杀。
而郭荣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倘若天命如此,自己终究活不了几年就要去世。后周的江山社稷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保住,注定要被人所篡夺,而其他人或许比赵匡胤做得更过分。倒不如他临终前主动禅位给赵匡胤,如此一来,后者无论如何都必须善待他的妻儿,让他们荣华富贵一生。
不过这终究只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哪怕只是想一想,都让郭荣心中不甘心极了。
赵匡胤能做到的事,他自认同样能做到,甚至能做得更好,倘若这江山社稷能在自己手中一统,谁又愿意替他人做嫁衣呢?
望着眼前那面黑漆漆的水境,郭荣心绪波澜起伏,突然想到什么,目光逐渐亮起。
——说起丢失数百年也未能收复的幽云十六州,镜中那位仙人的语气是如此惋惜。或许,就连天上的仙神,也渴望看到九州一统?他是否有机会以此入手打动仙神?
——而收复幽云,本也是他的梦想。
这位后周世宗喃喃开口,神态虔诚地发下誓言:“苍天在上,但求再予我二十年,不,十年足矣。只求苍天赐我十年阳寿,此生必以收复幽云,光复九州为己任!”
这一刻,蝴蝶似乎又掀动了翅膀。
——许许多多的平行时空,以郭荣最终是否早逝为节点,而分裂出不同的可能。
·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召集群臣,正在商量要制定怎样的制度,才能防止将来愚蠢的子孙被宦官挟持,被藩镇威逼。不过很快李世民就死心了——不管如今的制度如何完美,后世子孙不肯遵守,他又能如何?即便他规定不允许宦官掌控兵权,后世出了个昏君非要将兵权交给宦官,莫非那时的他还能从昭陵里跳出来不成?
眼见水镜中又一期盘点结束,李世民的眼前却好像还残留着大宋的破碎河山。
宋朝覆亡与否,本与他无关。王朝交替是天理循环,他的盛世大唐不也亡了吗?
然而,宋朝的覆灭却非中原王朝的自然交替,将之彻底颠覆的是草原蛮夷——这让李世民不免联想到五胡乱华的黑暗乱世。
一旦草原的铁骑在中原大地上纵横,命如草芥的诸夏百姓又将承受怎样的摧残?
一念即此,李世民心头便极不好受。
他闷闷地回到后宫,长孙皇后一眼便看见了自家夫君无精打采垂头丧气的样子。
她迎了上来:“二哥因何事烦心?”
李世宗握住爱妻之手,将心中郁闷之事倾吐而出,末了还不忘道:“唐玄宗该死!”
“若非他昏庸无能,大唐盛世不会被桀骜不驯的藩镇毁于一旦,生民不至于沦为猪狗,更不会有五代十国的骄兵悍将……那赵宋的皇帝,也不至于如此打压武将,害得蛮夷入侵,百姓惨遭涂炭!”
说着说着,李世民愈发闷闷不乐。
“隋朝二世而亡,我拿隋炀帝当错误示范,所作所为力求与他反着来。只怕那赵宋皇帝还要笑大唐无法约束藩镇,拿我大唐当错误示范,力求不重蹈覆辙呢!”
——这万邦来朝的盛世大唐,是他呕心沥血所打造,大唐每一个子民都该以身为唐人而骄傲。哪怕是大唐覆灭,留在史册之中的,也该是轰轰烈烈的辉煌华章。
岂可让后世王朝在大唐的尸骸之上歪歪扭扭建立,将大唐走过的道路彻底否决?
最令他不能接受的是,后世王朝走向一条更糟的路,葬送了不知多少百姓的性命。
听李世民嘟嘟囔囔半天,至少骂了唐玄宗十遍,长孙皇后总算明白他的意思,不禁哭笑不得。
她轻轻地摇了摇头:“赵宋皇帝重文轻武,同二哥有何干系?换作二哥,岂会害怕骄兵悍将不服管教?……有人行在路上,见前人跌了一跤,便不敢再走,有人却想方设法将路铺平……千百年之后的事,我们无法可想,唯不负今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