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三国]穿越后我开启了病弱主公路线(120)

作者:醉酒花间 时间:2022-05-04 07:25 标签:爽文 无CP 基建 古典名著 历史衍生

  王佐之才,前提是要有王可以辅佐。
  世事无常,经过多年征战,那个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曹操改了志向,以仁义为行事准则的荀彧却没有变。
  ——本兴义兵,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2】
  君臣相互扶持二十多年,他跟随曹操出生入死,却在曹操要进魏公、加九锡的时候郁郁而终,两个人共同患难几十载,到了最后,却自己把自己逼到以死明志的地步。
  荀彧一心弥乱济世,所作所为基本都站在黎民百姓的立场上,曹操不听劝,荀彧固执,两个人谁都不肯退让,无可避免要走向那一步。
  原焕轻叹一声,荀家文若是心存天下的温良君子,生逢乱世,民方涂炭,举才不以标鉴,筹划不以要功,有人对曹操不利,他呕心沥血为曹操筹谋,曹操想篡汉室,他也做不到看着辅佐多年的主公背上谋逆之名。
  局势愈发混乱,长安朝廷完全没有济世安民的意思,比起匡扶汉室,他们最好站在黎民的立场上,毕竟看现在这情况,匡扶汉室和救世济民已经是对立。
  好在结果不错,这下可以放心过年了。
  原焕晃着温热的杯子,神色悠闲看郭嘉气急败坏的跳脚,温柔的目光似乎能包容一切,笑起来更像是春日里的暖阳,让旁边人的心境下意识跟着平和起来。
  郭嘉看透了这俩人的恶趣味,有事儿了都找他商量,没事儿了都拿他打趣,他郭奉孝不要面子的吗?
  这书房谁爱待谁待,他不奉陪了。
  郭鬼才气哼哼出去,他惹不起躲得起,留在书房也没他的酒,他要回去找他的五坛美酒。
  整整五坛!
  没了郭嘉活跃气氛,书房里只剩下两个人很快安静下来。
  荀彧敛了笑容,走到他们家主公跟前,郑重躬身一礼,“彧闭目塞听、因循守旧,未曾察觉主公一片的苦心,如今礼崩乐坏,朝堂皆蝇营狗苟之辈,主公有心兼济苍生,不该为争权夺利之人所困。”
  “文若言重,若无文若相助,府上岂有安宁可言,切不可多想。”原焕上前将人扶起来,笑意盈盈回道,“关中困顿,百姓无辜,粮草送至长安,有杨司空等人从中周旋,能有半数送到百姓手中就是值得,文若理政之能鲜有能及,等明年开春前往邺城,到时还有得忙。”
  田庄安逸,却不是久留之地,邺城是魏郡治所,地处雒阳东北七百里处,北临漳河,南有淇水,中有洹水,西有太行山,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先民最初营建邺城以卫诸夏,挡的是蛮夷入侵,如今来看,离东都雒阳亦不算远,此城先后被韩馥、袁绍作为指挥部,他们重新经营新的城池费时费力,不如继续以邺城为大本营。
  纵然要奉天子以讨不臣,首先也要有个能迎奉天子的好去处。
  现在朝廷有王允执政,杨彪、卢植等老臣守在小皇帝身边,轮不到他们去迎奉天子,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王允执政不会长久,等朝廷再次乱成一团,就是他们迎来天子的时候。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会太多,在那之前,他们要做的只有安抚百姓恢复生产这一件事。
  两个人在房间里说了一会儿,荀彧打起精神去议政厅回绝朝廷的无理要求,顺便开始着手安排明年去邺城的事情,中山国和魏郡距离不算近,政务从邺城送过来很是麻烦,等明年春天抵达邺城,再处理公务就能省下很多时间。
  荀彧离开,原焕回到书案前继续写信,只是这一次神情明显轻快起来,从写出来的字句中就能看出他心情很好。
  古之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
  在黎民百姓面前,皇帝的分量要往后排,现在和荀彧说开,接下来想干什么就不用再束手束脚了,毕竟对荀文若来说,匡扶汉室远没有拯救万民来的重要。
  或者说,对所有心怀大志的世家子来说,匡扶汉室都像个笑话,连续两次党锢之祸,士人阶层连遭打击,这种情况之下,只怕没有多少人还有忠君的想法。
  都说荀彧用生命来阻拦曹操篡夺汉室正统,他却觉得不光是如此,当时那种情况,曹老板加九锡的确操之过急,如果两个人能冷静下来推心置腹谈一谈,事情或许不会变成那样。
  ——东汉之末,士大夫多奇节而不循正道。【4】
  两次党锢之祸,士人阶层几乎全部被清除出朝堂,汝南袁氏能在桓灵二帝年间反其道而行走向鼎盛,和党锢之祸脱不开关系。
  所谓党锢之祸,乃是宦官以“党人”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
  桓灵二帝年间,士大夫、外戚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联合起来与宦官相争,两次斗争都以士人群体的失败而告终,宦官得势,士大夫阶层被残酷镇压。
  两次党锢之祸中,世家大族、清流名士几乎无一幸免,要么被关押入狱,要么隐姓埋名,窦武、陈蕃等士大夫中的执牛耳者惨死,姻亲甚至被灭族。
  第一次党锢之祸已经很是惨烈,谁也没想到会在熹平年间迎来更惨烈的第二次。
  灵帝下诏,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5】
  世家大族、清流名士遭此大难元气大伤,幸存下来的也很少再涉足朝堂,士人接连遭受打击,还能留下多少忠君思想谁也不知道。
  汝南袁氏作为关东世族的代表,在两次党锢之祸中不退反进,不因为别的,而是他们在宦官群体中有自己人。
  倒不是袁氏有子弟为了保全家族不惜净身进宫,他们怎么说也是正儿八经的世家大族,袁安卧雪品行高洁,袁氏发迹之后很注重名声,不至于让族人牺牲到这种地步。
  那个宦官集团中的自己人的是怎么来的,和原主的叔父袁隗有很大关系。
  原焕很快把信写完,晾干墨迹放入布袋,让人尽快将信送去南阳,然后去厢房看小崽崽们读书。
  自桓帝诛杀外戚梁冀,世族门阀就成了皇帝的肉中刺眼中钉,朝廷选拔官员没有考试,而是推举,只要德行能够服众,就可以被推举到朝廷当官。
  推举制开始时能给朝廷输送人才,慢慢的这个制度就变了味道,成为世家大族培植亲信的手段。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名号响亮,其实不只袁氏,家族中连续几代都有三公的世家不在少数,只是那些家族党锢之祸后大多避世不出,只有袁氏依旧风光。
  ——博爱容众,无所拣择;宾客入其门,无贤愚皆得所欲,为天下所归。【6】
  只这一句就能看出,朝廷官员皆世族中出,世族之间姻亲、师友联系千丝万缕,牵一发而动全身,桓帝时过于宠幸宦官,未必没有世族、外戚权势太大,皇帝要借宦官之手打压世族、外戚的原因。
  世家和宦官本是对立,但是事无绝对,也不是所有的宦官都对世族怀恨在心,桓帝时中常侍袁赦大权在握,又深得皇帝信任,这位袁太监琢磨着他姓袁,汝南袁氏也姓袁,一笔写不出两个袁字,互掐多没意思,强强联合才是正经。
  宦官当道,被宦官盯上的世家绝大部分都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们有皇帝当后盾,再嚣张跋扈也没人能管。
  袁赦主动示好,当时为袁家家主的袁逢没做反应,倒是袁隗和他一拍即合,有袁隗在袁家转圜,袁太监成功上了袁氏族谱,汝南袁氏也从宦官的打击名单中单独拎了出来。
  有中常侍袁赦在皇帝身边吹耳旁风,袁隗早早就当上了三公,只是那时候汝南袁氏的名声不怎么好就是了。
  天下世族都在和宦官斗死斗活,你袁家身为中原世族,转头却跑去宦官那边去了,你们对得起德行高尚、品行傲然的先祖吗?
  骂声激烈不妨碍袁氏借此机会更上一层楼,对世家而言,家族存亡大过一切,虽然原焕对袁隗这个叔父感官不太好,但是在这件事情上,袁隗的做法无可指摘。
  族谱掌握在族长手中,没有原主父亲的同意,袁隗再怎么愿意和宦官搭上线,袁赦的名字也上不了袁氏族谱。
  桓灵年间,清流名士被迫害的太多,性情刚烈者几乎无一幸免,硕果仅存的士大夫逃亡隐居,他们都不是傻子,皇帝将他们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也不会上赶着送命。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