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炼药师在现代(176)

作者:米纸皮 时间:2024-06-17 15:39 标签:仙侠修真 情有独钟 轻松 异能 励志

  说不孕不育可能不太准确,毕竟尤老板夫妇年轻的时候还生了个女儿的。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京都那些上了年纪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或者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去世了的家庭,条件好的不用说,就是条件不好的想再生个孩子的都去西泉。
  华夏人家庭氛围很浓,子孙观念根深蒂固,不管有钱没钱,年纪多大都想有个孩子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丁克那毕竟是极少数。
  西泉那边就多亏邬和静和危正平主持。
  宁栀连轴转,开学了还要上课,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半,一半留在京都,一半留在平宁。
  不过这样也是有好处的。
  在这期间他积累了大量的病例数据,发表论文比别的在校闭门造车的学生优势强太多了。
  年底的时候,宁栀就顺利发表了两篇关于不孕不育症及核辐射的论文。
  两位老先生也获益匪浅,至少在气脉方面比起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了解得更加透彻。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曾有一位大漂亮国的预言家提出过这个理论,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能量,这种能量对于治疗身体疾病有非常大的好处,只是一直不曾有人证实它的存在。
  这名预言家同样还预言过华夏龙国的崛起,世界经济的重心将从西方转移到东方。
  现在他的预言基本都一一实现了。
  梁恺之觉得他所预言的这种能治病的宇宙能量,应该就是宁栀所说的气了。
  原来华夏国的老祖宗从几千年前起就一直在研究这个了。
  老先生可惜宁栀的才华,不想让他按步就班浪费时间,和所里其他几位大佬联名给他申请了个特殊人才名额,让宁栀把论文精修精修,主要是语言用词方面准确一点,格式标准一点,打算等盲审过后,拿去在顶级期刊上发表。
  听到能提前毕业,宁栀表现得还是非常积级的。
  自己改了一遍,又拿去让老师们帮忙挑刺修改。
  梁恺之看到论文转了一圈又转到自己面前,顿时无语了。
  宁栀的论文说实话专业性很强,创新也没问题,数据也全都是他们在医院给人看病得来的真实数据。
  就是语言方面有点不精炼。
  老先生这么忙,晚上还要抽空给学生看论文,逐字逐句地挑错,也是没谁了。
  等到宁栀认识的人全都挑了一遍错,论文修完之后老先生就把他的论文送上去盲审,盲审过了就能直接参加答辩。
  医学类的答辩大约分为毕业答辩和科研学术答辩两大类。
  毕业答辩要求最低,没有什么科研学术要求,只要搜集数据稍作总结就差不多了,考察的是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科研成果的鉴定答辩和学术报告交流答辩要求就高得多,需要点真才实料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或是学术突破才行。
  老先生本来就是冲着让这篇论文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方向去的,肯定不能拿普通的毕业答辩对待,必须得提高点档次。
  两位老先生一合计,决定等盲审后再邀请国内一些有份量的大佬把关,组建答辩小组让宁栀参加答辩。
  宁栀是半路转行的,一路又全都提前毕业,毕业的论文还有答辩务必要尽善尽美,让人无法诟病才行。
  在这方面两位老先生算是为宁栀操碎了心。
  这也是两位老先生无私德行好。
  换了别的私心重的导师,手底下有了这么一个万能靠谱的免费打工人,肯定会死死地攥在手心里,哪里会像梁恺之这样为了学生能够提前毕业费尽心思。
  所以说有的时候运气也是一个人成功路上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代四位国医大佬都认可的论文质量肯定是没问题,一个月后宁栀的论文盲审意见返回,三位匿名审稿人都推荐了校优硕,允许参加答辩。
  接下来是就是梁恺之的主场了。
  老先生为了学生第一次动用了自己的关系,邀请了全国有名的国医大佬组建了答辩小组。
  因为宁栀是四大天团联名申请的特殊人才,参加答辩的教授没有一个是出自京都和星城的。
  答辩会组长是羊城一位国医消化内科专家,参加答辩的小组成员也都是全国久负胜名的国医大拿。
  在国医界没有一定的地位根本请不动这些大佬。
  有他们当见证人,以后别人对宁栀的专业和科研水平自然挑不出毛病来。
  梁恺之安排妥当,对宁栀说:“这几天你好好准备一下,到时候参加答辩争取顺利通过。”
  老先生说着看了宁栀一眼。
  嗯,小伙子年轻帅气,衣品也不错,外形上无可挑剔。
  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可圈可点。
  唯独让老先生有些忧心的就是宁栀那时不时跳出来噎人的本事。
  “答辩的时候尽量只回答专业和学术上的内容,别人问什么你就答什么,别的话少说。”老先生只能这么叮嘱。
  宁栀:“……”
  褚含章呵呵笑:“放心吧,这孩子心里有数,你别操心了。”
  他对宁栀信心满满,觉得梁恺之就是太杞人忧天了。
  到了答辩这天,国医四大天团整整齐齐到得比宁栀还要早。
  看到这阵仗答辩组的成员都有些震惊了。
  知道的是来看一个硕士生论文答辩,不知道的还以为组的什么疑难杂症专家组呢!
  再说一般的病症也没有让这四大天团齐到场的啊!
  众人心里犯嘀咕。
  等到答辩开始,宁栀走进来的时候,专家们一瞅,挺年轻的,
  再联想到这两年国医界的传言,明白这位应该就是梁老那位传说中的关门弟子了。
  年轻是真年轻,帅也是真帅。
  医生这个行业和别的行业不同,有点大器晚成厚积薄发的意思。
  本科连基础都不算,硕士也只能勉强称作入门,想要做出成绩,不管是西医还是国医没个十年八年基本不可能。
  而且医务人员的培养机制也很纠结。
  基础重临床,博士重科研。
  然而这个行业又卷得厉害,对学历的要求一年比一年高,博士打底,博士后是基本了。
  很多学生踏进这个行业,就直接冲着读博去的,能学硕博连读的绝不会考虑先毕业积累临床经验再去读硕读博深造。
  学硕博加起来少则十年八年,多则十好几年,时间全泡在学校和实验室里,临床实践经验约等于无。
  等到博士毕业,真实有效的科研成绩先不说,进入临床后西医博士认不全手术器械,国医博士压根不会看诊的大有人在。
  科研理论跟临床实践脱节得特别严重,有点畸形。
  所以几位导师看着宁栀这篇有理有据,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论文颇有点眼前一亮的意思。
  大家都是国医方面的老专家了,论文的质量如何一眼就能辨认得出来。
  但也不是说宁栀的这篇论文就完美无缺,十全十美了。
  依然有让人质疑的地方。
  气脉这个东西本来就有点见仁见智的意思。
  在场的大佬们都是国医出身,对于气脉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见解,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工具也检测不到的东西,你怎么证明自己的见解才是正确的?
  如果不能,这样的理论很容易被人利用,成为那些伪气功邪|教邪|说的摇篮。
  以前不是没有过类似的前车之鉴。
  等到宁栀作完报告回到答辩席之后,答辩组的专家们就开始低声讨论起来。
  “你们怎么看?”答辩组长,羊城那位国医内科专家看着其他的小组成员,问道。
  “医疗方面的内容有理有据,我没什么意见。”其中一名专家中肯地道。
  其他的专家也是这个意思。
  被国医四大天团轮流挑完刺的论文,质量上肯定最没毛病的。
  那么就剩下他们最关心的那个问题了。
  于是,答辩组开始轮流提问。
  关于气脉疗法,国医诊脉辩证用药方面基本没问题,宁栀回答得十分流利,挑不出错处。
  众人点头,皆露出满意的神色,最后由羊城那位专家代表了整个专家组向宁栀问出了最核心的问题。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