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部落当首领(192)
桑榆看着她如此不拘小节的模样,和以前的俏皮可爱简直判若两人。
看样子是受了角那件事情的刺激。如今不眠不休,也要把水力车给弄出来。
她暂时没对她的行为进行评价。而是拿起她制作的模型仔细观察了一番。
这上面还湿答答的,看样子来之前应该是在水里实验过。
桑榆看着这些模型,和自己在现代农展览博物馆里看到的几乎差不多的构造,忍不住感慨,其实原始人真的不笨啊,他们只是没有理论基础和经验传承而已。一旦引进门,他们还是能钻研出些门道来。
“走吧,去我院子的小水池实验一下。”
三人赶紧抱着稿子背着模型,跟着桑榆去了她的院子。
“你们先把这几个模型在水池里面固定好位置,一会儿运和葶,你们两拿着罐子装满水从上面缓缓倒下来,我们看看模型的运转情况。”
桑榆追求的是自动化,只要模型能在水流作用下自动化运作,那么这个项目就是成了。
很快模型被石头和绳子固定在浴缸那么大的水池边上,运和葶两人抱着罐子将水匀速往下倒,随着水流经过,这些模型也开始动了起来。
其实这些模型里面,最重要的环节是如何通过轮轴、拉杆等机械传动装置,将水力转化成为带动岸上器械运作的动力。
包括把圆周运动改变为直线往复运动,包括重力的杠杆设计等等。
非常幸运的是,这些模型都能按照她们所期望的那样,运转了起来,有个别不动的,主要是因为模型没弄好导致卡住了,但思路却是对的。
桑榆指出了其中的小细节后,才提出了其中最关键的问题。
“如何人工设置水位落差,这些水车中间的轴承怎么做,用什么材质,用木头吗,还是能用铁器。
如果用铁器,会不会容易生锈,还有这个轴承需要润滑,如何制作润滑剂,保证水力车在转动的时候的丝滑,还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这些问题都很犀利,也是接下来梅她们主要攻克的难关。
但今天至少她们的模型通过了。
“首领,之前一直都是在研究装置和运作原理。如今既然模型没有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将重点研究水位和轴承这一块,一定不会让首领等太久。”
桑榆点了点头:“你们都很棒,梅这方面的潜力我是早就发现了的,这才力排众议,把她推上这个位置。
但是葶和运,你们两人如今崭露头角,也很让我惊讶,希望你们以后能够继续加油,而且要良性竞争,一个好的团队,能够互相促进成就彼此。”
“你们也可以尽量挖掘自己擅长的方向,动力这一块,不只单单只有水力而已,你们未来面对的领域很辽阔,机会也很多,务必要互相帮助团结一致。”
“首领,我们知道了。”几人异口同声地道。
“快回去吧,我等你们的好消息。还有,好好收拾一下自己,该休息也要休息,身体是做任何事务的本钱,休息好了,才能更有动力去攻克新的难题,一定要劳逸结合。”
看着几人欢快的背影,也不知道听进去了没有。
但桑榆心中还是蛮激动的,这些模型出来了,部落很快就能用上灌溉系统,明年水稻种植也有了保障。
还有一旦水排真的安装上了,打铁队现在的二十人,可以减掉一半的人。
石磨和水碓这两个东西问世,部落粮食的舂米、磨粉都不需要再借助人力畜力,又省了一批人手。
在梅带着团队对轴承问题日夜钻研的时候,桑榆这边也没闲着。
连续开了几个大队长、小队长会议,又征求了民众的意见,最后终于确定了桐镇和盐山这两个地方的中层管理人员名单。
除了管理人员,还需要另外调配相关的人员过去协助监督带队。
因为只有负责人和六名小队长,想要很好地稳住这些游人,会存在很大的难度。
特别是桐镇这边,集聚的游人已经达到四百人之多,等天气越来越冷,这个数量只增不减。
于是桑榆特地抽调了五十人跟着克一起去桐镇,辅佐他进行管理。等各个小队明确分工之后,这些人要带领游人干活,传授工作经验。
其实他们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协助各个小队长管理队内成员,做好相关思想和舆论引导的工作。
桑榆对此采取的是一年轮值制,这群人驻扎分部落一年期满后可以返回新地,再另外抽调五十人过去,相当于下基层锻炼,这是一个强制性任务,也是每个人可能都会面临的服役性质的任务,直至这群游人完全转化,真正变成凤凰部落的人,才结束抽调工作。
在人员名单确定下来的第二天,这些人拖家带口地,奔赴了最新的岗位。
盐山这边也一样,早之前派过去的二十人也算在其中,雀过去的时候,随同的有六个新选出来的小队长。
如此一来,桐镇驻扎了五十八名凤凰人,外加游人四百名;
盐山则驻扎着二十七名凤凰人,外加游人二十名。
盐山这些人并没有把羽的二十名开拓者小队计算在内,该小队完成任务之后,还要返回新地,执行新的任务。
原本接近一百四十人的建筑队,就这么七零八落地被拆散,送到两个地方基层,岩手下的建筑队员如今也只剩七八十人了。
随着人口的增多,除了管理之外,桑榆更加关注的是粮食问题。
自从有了铁制农具的加持,新地新开荒的土地越来越多。如今已经达到两千亩地,桑榆决定明年把水稻面积扩建到一千亩,剩下的一千亩主要种大豆、黍米和木薯。
桐镇那边明年也要开始发展种植业,不求能够反哺新地,但求能够自给自足。
新地的种植队如今只有五十人,肩负着整个部落的粮食供应。但这点人根本没有办法按时按量地完成两千多亩地的种植任务。
所以这五十人,主要是对土地和作物的日常维护,除此之外就是继续开荒。
而一旦到了农忙时节,包括播种、插秧以及收割等农忙大事,则需要安排新地所有小队队员加入,一起完成农忙的工作。
机动性管理,是最适合眼下情形的办法。
如今桐镇和盐山两地有了主要负责人之后,桑榆就放手让他们去干。
当年新地建设,具体如何分队,如何进行引导,这里人每个人都经历过,他们只需要照搬经验即可,桑榆不想还每件事情都要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
盐山那边情况要相对好一些。因为游人少,直到十月份,游人也增加到三十人。
这些人都是被凤凰部落的名声给吸引而来,都想在这里安家落户,只想着好好表现,争取早日转正,加上雀手下又有二十多名自己人,好管理得很。
雀也不负桑榆的期盼,短短一个星期内,就把六个小队队员及职能分工等给安排妥当。
在第二个星期的工作日,盐场这边已经开始安排人在干活了。
草料队的队员,忙着囤积草料,同时划分地界,种植一些冬季能生长的牧草,如紫花苜蓿、黑麦草、高丹草还有鸭茅等这些品类的草种。
后勤队的人在积极完善基础设施,盘炕的盘炕,搭围墙的搭围墙,派过来的两名木匠忙着打造床铺和桌椅,一派井然有序的景象。
雀还带人开荒了一小片荒地,专门用来种菜。
雀来了以后,羽就再也不用管盐山的具体事务,卸了担子后,带着开拓者小队在外面寻牛找马,顺带领略盐山以东往北的风光,就算找不到动物,也不用急着回来。除了思念新地的那个女人,其他的,倒也自由快活。
与盐山这边的井然有序对比起来,克在桐镇,就颇有些手忙脚乱了。
第105章
把两个分部落的管理层人员送走后,桑榆又一心扑在了新地的建设上。
主要跟进手工队水力车,还有慈那边的育婴管理中心建设。
水力车这边。
经过两月的仔细推敲,梅带的这个小团队终于确定了轴承的材质用料以及具体的完善方法,桑榆随即宣布可以制作大型水力车实体,手工队的所有人立即放下手中的其他活儿,挽起袖子开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