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大佬一心向学(438)
杭峰暗自点头,如果在爱德华上场前,这些人进场修补,他一定会气到举报大赛组。
这样也好,大家在新的起点,重新出发,很公平。
修补赛场花了十多分钟,工作人员离开之后,裁判姗姗来迟。
“X-games”超级U型池的第场决赛即将开始。
最后改变结果的机会!
最后的赛场!!
不满足自己眼下成绩的。
还想再拼一拼的。
还有单纯只是享受比赛乐趣的。
这一刻,选手们的眼神都发生变化,紧张感远远胜于前面两场。
就连冰国选手也不再满屋子乱跑。他或许并不在意自己的成绩,但其他人总有在意的。在碰了几次“软钉子”后,他终于安静了下来。
杭峰突然发现这种紧张感和距离感,才是自己需要的。
安静的活动身体,安静地脑内复盘,安静地为比赛做准备。
排在他前面的选手一个个地登场,在遥远而模糊的掌声中,完成了他们这次的最后一场比赛。
巴蒙德和莫泊桑在离开前,都没有打扰杭峰,或许这就是强者们的默契。
杭峰在被叫到名字的时候才离开座位,他仔细检查自己的装备,走出门外,视线落在滑出的乔尔·霍斯的背影上,只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之前的赛场,他被太多的因素干扰,总是无法完全地集中注意力,这一次他必须让自己沉浸在紧张的比赛氛围里,让自己完全冷静下来。
戴在头上的头盔,挡住了远处的欢呼声,杭峰并不在意这欢呼因何而起,U型池是一个人的舞台,对手唯有自己,只有自己足够的强大,才能站上最高的领奖台。
不看不听不问。
敛目在足下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里不断地调整呼吸,脑海里反复出现的只有自己即将完成的动作。
“呼——”
“吸——”
裁判举起手,喊道:“准备好了吗?”
杭峰听见了,但没有给出回应,他现在的状态不错。
裁判也不以为意。
不回答便是默认。
于是在最后等待了秒后,裁判举起的手落下:“Go!”
第173章 决赛第三场(上)
杭峰将横着的雪板调整,顺着加速区的雪坡向下滑行,熟门熟路的弹压几次,速度加到极致。
身体倾斜,滑进U型池。
这一刻,如果换了前面两场,杭峰应该会有不少的心理活动。
比如,要努力啊,要小心啊,对手完成了什么动作,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够赢了对方。
纷乱的思绪无法控制的张扬舞动,斩不断理还乱,无法专注。
然而这一次不同。
杭峰的眼睛只有前方的冰壁,脑海里只有自己接下来要做的动作。
空灵到了极致的大脑,像是只维持了一根最简单的思维,却又蕴含着世界上最复杂,最艰难的运算。
此刻的时速26~28迈。
超级U型池的冰壁两翼高度比常规赛场高出三英寸,总高度为4.5米。
第一跳,势能只能抵达三分二的高度,也就是3.5米。所以这一跳,自己必须要加高到一米的高度,并且将落点提高至4米。
上坡了。
距离起跳还有一米。
还有半米。
就是这里!
在感觉到惯性达到尽头之后,双腿猛地用力,向上跃起,用自身的力量,尽可能地增加势能。
身体里的力量被精密地调动,双腿如同安装的弹簧,向上猛地拔起。
同时,身体翻腾旋转,训练了千百次的身体记一下最准确的动作,在落地之前,已经蜷成了最能保持平衡的姿态,同时尽可能的将雪板贴在更高的冰壁上。
这一落,杭峰的板尾几乎挨上了U型池的池沿最高处。
非常高。
在这之前,杭峰从未跳过这么高的高度。
可见这一跳的爆发力多强。
更高的落点,成功为他获得了更多的势能。
在第一跳结束,那百分之一秒后,滑板下落,甚至一度脱离冰面。
短暂的飞翔后,再次被冰壁捕捉,回归轨道。
众所周知,弧形加速的速度,甚至快于两点之间的直线。
进入轨道的杭峰,感觉自己的速度骤然加快,瞬间就超过了30迈。
35迈。
40迈。
45迈。
短短一秒,速度爆发,随后滑过U型池最深处,身体后仰,上冲!
杭峰的头脑冷静,双眼犹如冰冷的数据捕捉器,大脑的思维空前灵敏,且没有一丝一毫与比赛无关的思维。
这一刻,他忘记了一切,忘记了这是比赛,忘记了自己要拿冠军,甚至忘记了自己是谁。
他的眼里,只有这一跳。
毫无疑问,在这个冲击力下,这一跳他必然会飞跃而起。
超过45迈的速度,可以将他送飞一米高。
但这只是雪板带来的势能,他需要加上自己的力量!
就在即将离开池沿的地方。
跳起来!
往上!蹦!
要注意高度,也要注意抛物线,当然还有自己即将完成的周数,以及抓板的方式。
后手从双脚间穿过,紧紧地扣在外刃上,身体极致地蜷缩,在半空中完成了三周半的转体动作。
非常顺利。
人还没有完全落下来,就将全部动作做完。
但不能完全的被动落地。
必须进入U型池的轨道,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曲线速度。
身体展开,用脚去找冰壁。
很快熟悉的撞击感就传来。
双腿还没有完全伸直,甚至板尾还有一半位于池沿的上方。
完美的落地。
杭峰成功达成了理论上最高的落地点。
已经有人在鼓掌了。
能看懂比赛的人还是有的,而且看起落点,并不难。
杭峰这一次落点,可以称之为完美无瑕。
他在最高处落地,注定取得最多的势能。
而U型池,比的就是最后几跳谁能获得更高的高度。
稀稀拉拉的掌声虽然不大,却很快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完全落在了杭峰的身上。
就在游客中心里,比完赛后,同样没急着前往赛场的爱德华,站在直播屏幕前,面色凝重地看着杭峰的比赛。
随着两次杭峰的漂亮的起落,爱德华脸上的表情都越发的紧张。
获得最大势能的杭峰,在俯冲的过程里,再一次获得了加速。
速度骤然提高到了60迈以上。
这是一个可以去把选手抛飞到三米高,可以进行四周半以上动作的理想高度。
而这速度还不是极限。
杭峰的速度还在增加。
如果这个时候有专业的仪器测量,会发现杭峰在冲上对面冰壁的前一刻,他的最高速度已经超过了70迈。
第三跳就有70迈!
超级U型池的魅力完全展现了出来。
在这个速度下,优秀的选手,甚至敢去尝试一下五周。
当然,只是尝试。
在比赛里,不会有人做这种没有把握的事。
杭峰也不会。
U型池因为场地的固定,是一个可以提前进行编排动作的比赛。
杭峰虽然会灵活安排自己的后面两跳,但前面基本属于固定的套路了。
不需要另辟蹊径,只要把自己编排的动作完成,完成好,比赛就赢了一半。
杭峰也不例外。第三跳,他还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一个四周的难度。
这一跳的重点和前面一样,不是周数,而是起落点。
在起落点合适的前提下,再去考虑一点难度。
杭峰在这一跳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后手摸板头,中途移到板中间的抓板技巧展示。
这动作对于他而言比较简单,他的柔韧性还不错,跨度大的抓板动作都可以完成的比较轻松。
换手抓板技巧,也容易拿到高分。
当然,重点不是放在抓板上,这一跳杭峰还是更在意自己的起落点。
起跳不错。
落地……也很好。
跟刚刚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