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葬师,制造灵气复苏(7)
毒辣的太阳还挂在上空,一场化解灾厄的小雨淅淅落下,在树下的他们没有被淋到。
“哪里来的雨啊!万里无云的!”余方奇异的看看余逢吉又看看那处墓坑,旁边吹来的风不再是闷热的,而是带上了水汽的清凉,一抹炫丽的彩虹高悬在天空上,让他一下子睁大了眼睛。
“居然有彩虹!看来今天一定是好日子!”
“是啊,今天是不错的日子,一切顺遂!”余逢吉露出了浅淡的笑容,“杨叔,您看看?”
杨叔指了指自己的眼睛,“都在眼里了,做得不错!以后就跟着你牛伯跑吧,有什么事情不懂的都可以问我们两个老头子。”
这是通过了考验的意思,余逢吉嘴边笑意越来越大。
暖炕之后他们又再次回去主持那边的仪式,要起灵出殡了。
后面的事情也一切顺遂,下葬之后昨日开光的五个人跪拜了一下,果然感觉身上的重压一下子消散了一般,整个人神清气爽起来。
散场后,每位宾客都被分到了一个红包,女性宾客要用沾过白酒符水柚子叶水的梳子轻梳一下头,男性宾客要用柚子叶沾水甩到身上去除晦气。
叮嘱好七天之后祭拜的注意事项,牛伯、余逢吉、唢呐队伍等都收到了红包,阿大也有。
阿大吵吵嚷嚷的说要请他们吃糖,唢呐队伍的王大爷哼哧哼哧的笑着,“老了,爷爷的牙齿吃不动了,你留着以后自己买东西吃。”
“那我给爷爷买软糖吃,软糖也吃不动吗?”阿大看了看王大爷的牙齿,又有些惋惜的看着自己手里的一百块钱。
王大爷笑了,摸了摸他的头,“还是硬糖吧,软糖粘牙。”
阿大还是懵懵懂懂的看向牛伯和余逢吉。
余逢吉摇摇头,“我不吃,你买给王爷爷他们吃。”
和牛伯分开之后,余逢吉走田埂小路回了自己家,徐凤娟正接着电话。
“妈,你别接那些活了,伤身体。”
电话那头的声音俨然是余逢吉外婆的声音,“得些米面鸡蛋也好,省点钱。”
“能省得了多少?不行!明天我和逢吉回去看看你们。”
徐凤娟挂了电话对余逢吉说,“明天我们回外婆家看看。”
“外婆这是?”
“还不是那些东西?解灾解难的都是老姐妹,你外婆又是个要面子的,唉!”
这十里八乡的向来不流行道士和尚什么的,更加相信那些解灾难的神婆,而他外婆就是徐乡那边知名的神婆。
当年的媒人相互介绍的时候是会选的,毕竟有些姑娘家是觉得葬师晦气的,而徐凤娟见得多了,看余天水做人正派,模样周正,也就嫁过来了,过了好一段和乐日子。
第6章 外婆神婆
西城这一片,神婆地师多过道士和尚,过庙他们也拜,但是解灾难还是要找神婆。
神婆比地师有意思的多,有人说轻松有人说难。
每个神婆供奉的神仙都不一样,比如他外婆供奉的就是玉皇大帝,有同行供奉王母娘娘的,也有一些同行供奉别的神仙。
现在多是走阴和唱神仙的多,已经没什么人跳大神了。
他的外婆以走阴为主,偏向于神话中的巫,要祭拜神明,然后静坐开始念念有词,神明或者求事人的亡逝亲属就会附身,神婆的口吻和动作都会和附身的东西一致。
他的外婆便是十里八乡都有名的神婆,因为很灵,但干这一行很伤精神气,外婆年纪大了,已经久不做走阴了,只是说些以往的唱词唱神仙。
这一回怎么又顾及着面子的问题走阴了?
摩托车行驶在乡村路上,这些年来建设特色乡村,许多乡村被改建得更加规整,他们路过的很多乡村都被统一规划用古香古色的青砖筑起了篱笆,还有一些公园锻炼用的娱乐设施。
当然这不是全部,也有一些依旧落后的村子,还有一些人越来越少,只有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地方,甚至有些村子,人基本都出外面打拼了,村里只剩下一个空壳。
舅舅他们一家也是在城里住,要接外婆过去,外婆住不惯,在这里还能和老姐妹们说说话,也就是寒暑假舅舅家的两个皮猴子会回村里来住。
听到老人晕到了,舅舅和舅妈也赶回来了,余逢吉带着徐凤娟到的时候,还看见他们忙里忙外的。
“舅舅舅妈,外婆呢?”
“逢吉啊,你外婆在里面躺着,精神劲头不算太好。”舅妈这么说着。
舅妈是个爽利热心肠的人,三两下就把家婆摁在床上,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个干净,知道他们回来又做好了饭菜。
“大姐,你也劝劝妈,我看她都没从前那口心气了,不放心她一个人在这里。”舅妈脸上满是担忧。
徐凤娟叹气一声,“我进去劝劝,不行就接我那里去,你们平常还要工作看小孩,哪里有这么多时间?而且她不惯城里的生活。”
余逢吉走进去,首先看到的是那张八仙桌,还有前面供桌上玉皇大帝的神像,一把垫了软垫的椅子在另一张小桌面前,小桌上有一个米盆,盆里放着铜钱剑、桃木印还有镜子,旁边是一些已经画好的符咒。
有平安福、求财符、出入平安符……这些符咒散发着淡淡的波动,可见书写人也是费了心力的。
屋里,外婆带着老花镜迷迷蒙蒙的看着手机,七十多岁的人了喜欢听洋柿子的霸道总裁文,听表弟表妹说有好几回,外婆看小说到凌晨看到眼都要瞎,后面他们就不给外婆看这么晚,但是用耳朵听听还是可以的。
“吉吉来了,老早就听到你们的声音了。”外婆显然很高兴,咧着嘴巴把手机都放下了,等余逢吉在床边坐下,她翻着抽屉里的东西,找出了一把糖,有喜糖、水果糖、奶糖,收得有点久了,天气热有点化了,“吃糖。”
余逢吉笑了笑,拆了一颗奶糖来吃,“很甜,外婆你也吃。”
两个人吃着糖,外婆问,“听你妈说你接回葬师了?”
“是。”
外婆笑着,干燥枯老的手摸着他的脸,哪怕她的皮相已经老了,透过清亮的眼睛还是可以看到她通透的灵魂,“和你爹几十年前很像,既然接了就好好做,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情,立艺先立德。”
看着又被塞到手心的几颗糖,余逢吉脸上怔然,随后拢紧掌心,重重点头,“好。”
没多久,徐凤娟走进来,把一些营养品放下,原本还和余逢吉说着话的外婆好像一下子就把手机藏好,乖得像一个小孩。
“妈,不是说不做那些了吗?”徐凤娟有些气闷的把削好的苹果放到她面前,“你又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瞎逞能!”
“老姐妹求,也不好不帮忙,”外婆也叹气,“她家的小孙子丢了。”
徐凤娟闻言也没那么生气了,但气也没有完全消散,眼睛都不看外婆那边,只看着桌子上那堆糖纸,“……找到了?”
“我出马,哪还能找不到?掉山坳里去了。”外婆嘴边说着,那是脸上都放光。
“您可别瞎逞能,万一下回别的人家找不到又要上门来了,春月说不放心你在这里,要接你回城住。”
春月就是余逢吉舅妈的名字。
“春月是好心,但住城里我不习惯。”外婆满是笑容。
“住不惯,你就去我那。”徐凤娟这么说,“逢吉之前也和我说的把外婆接过来住。”
外婆笑了出来,搁那家老人被子女争抢着孝顺,哪个不开心?
年前村里的那个十叔郁郁而亡,也是这事闹的。
生了三个儿子,也不愿意孝顺他,也不愿意给生活费,还把他赶出来,十叔就在鱼塘边上搭了个破棚子,种了点菜,没得见肉腥,村里人骂这几个儿子不干人事,但他们也不回村,管你们怎么说。
调解也调解了,每个月愿意给那么点赡养费了,可是就是不愿意回来看看。
余逢吉记得去年过年,他回来的时候,和徐凤娟一起去看老人的时候,塞了一百块钱,又拿了两条猪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