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之后(162)
刘家先祖在太祖皇帝打江山的时候就投奔了过去,她的婆母又贵为郡主,由她老人家教养出来的孩子自然没得说。
又过了几年夫君调回上京,她也生下了小儿子,生下没几年夫君又去外任,这次去的地方更偏更远,她随夫君上任,儿子也就交给了婆母教养。
后来女儿早早成了亲,对方是清流门第,家风很好,女儿的夫婿也上进,如今已经在朝中任职。儿子也入朝为官,如今在翰林院任职,乃是天子进臣,很是清贵。
看着一双儿女,方老夫人骄傲的同时也不免有些遗憾,骄傲的是儿女都很优秀,遗憾的是她错过了儿女们的成长。
顾文承年岁不大,这两年顾文承和姜余可以说是在方老夫人面前长大的,他今年刚刚及冠,刘山长给顾文承取字平仪,寓意美好的祝福。
方老夫人年纪大了,就忍不住喜欢这两贴心又懂事的小辈。
“你啊,别一直顺着你老师,他这人毛病一大堆,你要是饿了累了就只管来找我。”
刘山长吹着胡子道:“你知道土豆有多么重要吗?”
方老夫人亲自给顾文承盛汤,“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你饿着文承了。”
刘山长:“……你真是。”
顾文承趁机给刘山长夹菜,“老师,吃菜吃菜,土豆的事咱们吃完饭以后继续说。”
顾文承又给师母夹菜,“师母也尝尝。”
…
顾文承在这边陪两个老人家说笑吃饭,姜余一个人躺在架子床上无聊的开始打滚。
姜余怀里抱着马嫂子用熏笼熏的香香软软的被子,从躺在架子床上,变为坐在架子床上。
姜余头发有些散乱,他双眼无神的看着烛台。
他竟然睡不着了!
片刻后姜余又重新躺下,心想文承哥肯定是因为土豆的事才会回不来的。
文承哥说刘山长虽然离开的官场,但是却还一直留意着官场上的消息,土豆这种高产农作物,刘山长一定会很感兴趣。
姜余撤躺着,他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睡了几年的这张架子床,竟然这么宽敞。
算了,姜余起身披上外衣,心想既然自己睡不着,那就起身写几张大字吧。
第二天一大早顾文承回家,走进卧房就发现姜余还在睡觉。
姜余睡觉时永远是很安静的姿态,顾文承看着稀罕,悄悄在他额头上亲了一口。
也就是这一下,把姜余吵醒。
姜余睁开眼睛就看见了顾文承,他把脸在顾文承的手边蹭了蹭,声音里带着软软的味道。
“回来了。”
顾文承一颗心顿时软了大半,“嗯,回来了。”
顾文承把外袍脱下,又换上居家的衣裳,上了架子床把姜余搂在怀里。
“今天外面雨下的大,铺里子不忙,再睡会吧。”
姜余点了点头,在顾文承怀里找了个舒服的姿势。
顾文承一手拍着他的背,见姜余的呼吸绵长起来,脸上忍不住露出一个笑意。
姜余这一觉直接睡到中午,但是外面依旧还下着雨。
顾文承此时坐在窗前看书,“醒了。”
姜余睡的时间有点长,如今脑子还在发懵。
“文承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顾文承失笑,“一大早就回来了。”
两个人坐在饭桌前吃饭,新来的厨娘手艺不错,顾文承见姜余吃的开心,满意的点了点头。
姜余一边吃饭一边道:“文承哥明年三月得去上京考试,去上京的路途遥远,咱们是不是过了年以后就得往那边赶啊。”
顾文承点头,“没错,只要一开春咱们就得往上京城去。”
姜余想了想道:“到时候咱们可以在那边租一个单独的小院子,小院子清净一些文承哥也可以认真看书。”
顾文承目光含笑的看着姜余,“今天老师同我说,到时间上京城的房子,他会帮我们找。”
姜余眼神一亮,“那真的太好了。”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过年。
这次姜余和顾文承两个人从宁隆县的码头出发,坐船到宁化府,然后再带着江良、马嫂子和引泉一块去上京。
原本也想带上郭山的,结果姜余又想到郭山晕船,这才没有带他。
去上京没有直达的水路,到了那边的码头还得转马车去上京城,一路十分辛苦。
江良在船上把一封信递给顾文承,“这是今天早上小人收到的信件,来信的人说,是老爷的同窗好友写给老爷的。”
顾文承打开信,嘴角慢慢上扬。
姜余见状好奇的道:“是什么信?”
顾文承道:“是沈兄寄来的信,你知道的,沈兄是上京人士,信上说给他想要等我去上京后约我共同讨论诗书。”
一边说着,顾文承一边把手里的信递给姜余。
姜余自然知道顾文承口中的沈兄就是沈之淮。
沈之淮的叔父是宁化府的同知,他本人是上京人士,虽然家中只出了叔父这么一个在官场上的得力人物,但是他父亲却靠着祖上恩荫得了个清闲的官职,而且家中还有几分家财。
后面沈之淮的叔父来宁化府做官,东林书院向来名声在外,所以沈之淮就走了个后门进了东林书院读书。
来这边读书后,又因为一次酒馆的意外和顾文承、姜余二人一见如故,尤其是他还和顾文承是同窗,几年下来关系很是不错。
船上的日子很无聊,于是姜余就搬出了琴,他早就知道船上很无聊,在加上船上晃,也没法看书,所以他就提前带上了琴。
之前顾文承学君子六艺时,刘山长就给了顾文承一把古琴,顾文承学了一段时间,也算是懂个皮毛,只是他对此不太热衷,就没有在继续往下弹。
倒是姜余对这种文艺的玩意很喜欢,之前没时间学,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让文承哥教一下自己,到时候他学会了,也可以附庸风雅一下。
一个人教一个人学,就这么一路,开开心心的就去了上京。
…
四天后,姜余终于看见了自己即将抵达的码头,一直到他脚踩在地面上,他还是感觉地面在晃。
此时一个小厮模样打扮的人,走了过来。
“是顾举人和姜老板吧,小的刘大,是奉我家老爷的命令,来这边接二位进城的。”
说着刘大还递给顾文承一份书信,上面果然是刘山长的字。
顾文承道:“你家老爷是刘鹤年大人?”
刘鹤年正是刘山长的儿子,翰林院侍读学士,乃是从五品官位。
翰林院侍读学士虽然听起来官位不高,但大周朝翰林学士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天子顾问,其职位颇为清要。
且翰林院本来就是个五品衙门,翰林院学士乃是正五品,以下设翰林院侍读学士二人,从五品。再往下就是官职依次递减的各种职位。
刘大笑着道:“正是呢,我家老爷一早就命人在上京给二位准备了宅院,又命令小的日日在此等候接应顾举人和姜老板入城。”
顾文承道谢,“多谢刘大人,等在下到了上京城之后一定亲自上门答谢。”
刘大道:“老爷说了,顾举人舟车劳顿,等您休息好了再见也不迟。”
顾文承和姜余对视一眼,带着身后的江良、马嫂子和引泉一块上了刘家的马车。
马车不太平稳,但是马车里垫了厚厚的铺盖,可以让姜余和顾文承安稳的坐躺在里面,这一看就是有人特意安排的。
姜余躺在马车里,“刘大人还是真是费心了。”
顾文承掀开帘子看了一眼外面,“估计咱们明天下午就能到上京的宅。”
姜余脸上带着疲倦,顾文承把被子往姜余身上盖了盖。
“这几天在船上没休息好,睡觉吧。”
姜余揉了揉眼睛,“文承哥也一起睡。”
顾文承轻笑一声,“好。”
…
舟车劳顿实在是辛苦,而且如今姜余和顾文承两个人还是慢慢悠悠没有着急赶路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