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县城回八零(34)
所以,画一个简单的货架,对张文远来说还是很容易的。没想到,大家对这个画会这么惊奇?
赵文远一时间也不知道,是对家里人对自己绘画水平赞扬而感到高兴,还是对家里人注意力,根本没放到重点上而觉得哭笑不得了。
无奈的笑了笑,张文远还是回答道:“这画是我请一位同学画的,他家里有人是学美术的,所以他也学了一些。”毕竟在他们眼中,原主从来没有学过绘画,所以张文远也只能找借口说是别人画的了。
看到家人还对那几个架子啧啧称奇,张文远只好借此说道:“你们看这架子怎么样?可以放我们店里吗?”
闻言,张老实和李桂香都点了点头,忙说道:“可以,可以,看起来就很方便!”
“那爹娘你们想一想,店里还需要添置什么东西?现在提出来,到时候一块解决掉。”
张老实笑得脸上的褶子都多了几道,然后说:“没有,没有,我和你娘都没啥意见,你安排的挺好,我们听你的就成。”
说完,又终于想到刚才儿子问自己的事情,仔细的想了一下,然后才说道:“至于附近木工做的比较好的,那就是村里的你三爷爷家了,以前他们家就是做木工的,当时你三爷爷的手艺在附近几个村里那都是这个!”张老实说着右手举起一个大拇指。
“不过后来也因为这,他家被判定为富农,在那个世道为了让一家人好过点,他家渐渐的就不再做木工了。这些年,除了亲近的人的家里有喜事,需要做些柜子椅子,你三爷爷还会动手外,其他的都已经不再做了。”
“按照你说的,如今外面的形势已经变好了,等我跟你三爷爷说一说,能不能请他帮我们把架子打好,要是他们家重新拾了这门手艺,那大伙儿可就方便多了。”说着,张老实就乐呵呵的笑了起来。
张文远很少听张老实夸人,更别提张老实说起这三爷爷,语气还有一点崇拜的意味。
听张老实提到这位三爷爷,张文远也想了起来,三爷爷家在村里是挺低调的,平时家里生活的和普通村民一样,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小时候在村里的时候,张文远也没听人提过,原来他家还有木匠的手艺。
说起来两家还是远亲,论排辈的话,张文远的确得喊人家一句三爷爷。
听张老实说让三爷爷给自己家打架子,张文远倒是没有反对,因为自己还是挺相信张老实的眼光的,他说三爷爷的手艺好,那肯定是好,不会来虚的。
“那行,我们就请三爷爷帮我们把架子打好,到时候我们再想办法把架子拉到店里,然后去市里进一些要卖的货。等到所有事情都安排好,就选个日子正式开业!”说到这里,张文远也开始兴奋起来。
说起来,这也是张文远两辈子第一次开店做生意,并且从头到尾都参与了进来,即使张文远内里是个成人,这时候也止不住的紧张和期待。
张老实夫妻俩和几个小的也十分激动,为着自己家里将要发生的改变,也为着如今全家人共同的努力。
激动过后,那就要说到费用了。
“爹,娘!我们家里还有多少钱?我们要大概的计算一下,看够不够进货的。”
张文远问完这一句话,张老实夫妻俩就对视一眼,先是打发掉几个不情愿走的小家伙,接着李桂香就起身去了他们房间。不一会儿,就捧着一个小匣子出来。
李桂香先把匣子放在了桌子上,接着就小心翼翼的打开了匣子。张文远看过去,就看见一沓一沓的被整理好的钱票。
同样面值的钱票被扎在一起,看的出来,这些钱票曾经被很珍惜的一个一个的碾平过,所以如今一个个才看起来那么的整齐。
“娘,这里面一共有多少钱?”看着匣子里面最小的一分,最大的十元的纸币,张文远问道。
看着这些钱,李桂香的表情有不舍,也有感慨。听到张文远问后,还是回答道:“这些钱,是我和你爹这么多年攒的,因为你们都在上学,平时花费也大,所以咱家这么多年也没攒多少。加上前阵子卖鱼的钱,一共有115块八毛六分钱。还有一些和别人换来的布票,油票,糖票啥的,不过数量都不多。”
听完李桂香报的数目,张文远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本来就已经在心里做好了准备,自己家的钱不可能有多少,但真正得知有多少钱后,张文远还是有些惊讶。
毕竟自己生活在21世纪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一个家庭全部的存款竟然才100多块钱。就是在这个年代,一个六口之家的家庭全部存款只有100多块钱,也是算少的了。
夫妻俩结婚已经十几年了,即使每年存二十块钱,也不止这么多。
不过想到李桂香刚才的话,张文远也就明白了。家里曾经供应了五个孩子在上学,而劳力只有两个,还是全靠地里的收成,扣除吃喝拉撒和孩子们上学的费用,能攒下这么多钱也算是不容易的了!
张老实和李桂香两人的脸上都闪过不自然,似乎是感觉家里就这么点钱,作为父母有点难为情。
张文远敏感的感觉到了他们俩瞬间的不自然,于是就故意装作没看到一样笑着说:“爹,娘,我去问过那些货物的进货价,比我们平时买的便宜很多。这些钱已经足够我们进第一批货物卖了。”
“真的?”听着夫妻两个异口同声的问,张文远认真的点了点头说:“已经够了。等着我们把用这些钱进的货卖完,那我们就能用更多的钱去进货,卖更多的货物,钱生钱,利滚利,那么我们挣得就越多。”
闻言,张老实夫妻两个都高兴起来,也就放下了从刚才起就提着的那颗心。张老实更是起身拿起那些图纸,说现在去找三爷爷谈谈,看能不能说动他,帮我们尽快把这些架子打好。
李桂香则把钱重新的锁好,又放回了他们的房间,等着这些钱被用到的时候。
事情商量好之后,张文远则在家又待了一会儿,辅导了一会儿弟弟妹妹们的功课,又等到张老实从外面带来了,三爷爷已经答应帮他们做架子的好消息,最后看外面时候不早了后,才骑着自行车又返回了学校。
把自行车骑到学校里专门放车的地方,又仔细的锁好后,张文远就直接回了班级。
把自行车的钥匙归还给王建国,并仔细告诉了自行车的位置,再次向他道了谢后,张文远就坐在座位上长舒了一口气。
“你这次回去,和你父母商量好了吗?你们家准备什么时候开店?”放学回宿舍的路上,王文问道。
张文远看着小孩笑着说:“已经商量好了,我爹已经着手让人开始打架子了,等店里面装修好,差不多也就准备开业了。”
“那真好!”王文不由得感叹道。
“是啊!是真好!”张文远抬头望着缀满星星的夜空,也笑着感叹道。
接着两人之间就陷入安静的氛围,王文也不再开口。
一直到快到宿舍楼下了,王文才再次开口问道“那你要搬回去住吗?”
听到这句问话,张文远惊愕地望过去,就看到王文闪烁的眼睛。
一时沉默,有种奇怪的氛围在两人之间蔓延,“那你想我搬回去住嘛?”张文远反问道。
问完这句话之后,张文远的心底就仿佛在期待着什么,或许是期待小孩能说一句,不想自己搬出去。
王文先是停顿了一下,看到张文远的期待的目光后,飞快的避开了眼神,装作看着周围的风景道:“哈哈,我当然是希望你搬回去住了,回到家里多好,既能和亲人天天在一起,身边也有人照顾着,可比住宿舍强多了!”王文说着这话,却左看右看的,就是不看张文远。
听到小孩的话,张文远说不清心里是失望多一点,还是什么感情多一点,反正此时张文远的心情有点复杂,过了一会儿才低声说了一个字:“哦!”
气氛又一阵安静。
“我们还是快点回去吧!马上宿舍快熄灯了。”王文这时候突然说道。
“好啊!我们快点回去,还能早点抢个位置洗漱一下,你晚上不是还要继续学习吗?”为了避免两人再次尴尬,张文远也紧接着说道。话虽这样说,可是两人却谁都没有动。
“那走吧!”两人同时看向彼此,又同时异口同声的说道。
“噗嗤!”王文先忍不住笑了。
“哈哈~”张文远也被刚才自己两人的蠢样,逗笑了。
因为这一笑,刚刚萦绕在两人之间的别扭,消失不见了,两人之间也恢复了以前的相处氛围。
相视一笑,不约而同的同时迈开步,往宿舍走去。
第37章 上县城
人只要一忙碌起来,时间就会过的非常快。等到张文远得知三爷爷家, 已经把架子打好了的时候, 已经又过了两个星期。
张文远让打的架子,是那种很长很高的, 这时候又没有现代的那些好用的工具,所以做起来颇费功夫。
但是当张文远真正看到架子的时候,真的是很满意。无论是长和宽, 结实程度以及颜色,都符合自己的预想。让张文远感叹,被自己爹吹捧的三爷爷家的手艺,果然名不虚传。
架子做好了,运输就成了问题。普通的牛车, 一次就只能运一个架子,实在是太费时间,要是有后世的那种货车就好了,一趟就解决了。
因为没有货车, 那就只能找其他的替代品。最后还是李桂香出了个主意,说是张文远舅舅那边,村子里有一辆拖拉机, 到时候自己家出运费和一天的工费, 看能不能帮忙拉一下。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一家人全部的肯定, 当天李桂香就拿了一些东西回了娘家,下午回来后就带回来好消息,事情办成了。那边表示, 因为不是农忙,所以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县里。
事情宜早不宜迟,张文远也想尽快的把开店的种种事宜都办好,所以就打算明天就把架子拉到县城去。
第二天一大早,李桂香就又去了娘家那边,让他们把拖拉机开过来。而张老实他们,则把家里收拾了一下,把要带过去的大件东西整理好,趁着有拖拉机,就一起带过去。
显然,张文远家这么大的动静,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不少人都到张文远家,询问情况,得知他们家打算要搬去县城做生意,一个个都惊讶不已。
而在场的其他张家人则表示的很淡定,因为昨天晚上,张老实就带着张文远亲自到了大哥和弟弟家,把自己家要去县城开杂货铺的事情,告诉了他们。
大伯三叔家一开始得知这个消息,也跟村里人一样不敢置信,后来经过再三确认,才终于相信这件事情是真的。
“老二,你是怎么想的?怎么会突然想去县城开店?你忘了前几年村里有个人在县城黑市卖东西,下场怎么样了嘛?虽然这两年宽松了很多,但也不至于冒险啊!”大伯肃着一张脸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