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69)

作者:不问客 时间:2024-10-22 07:58 标签:种田文 穿越时空 宫廷侯爵 美食 基建 古代幻想

  听得冯老将军晕乎了下,“全是县中出钱?!”
  县衙何时有这个钱了?还是说韶远县的营生能赚大钱?
  大殿内嘈杂的声音暂低了下去,连建元帝都朝这里看过来,薛文“噢”了一声,提醒道:“仰赖陛下开恩,韶远县免三年赋税,今岁粮食增收,卖得上价。县里又起了诸多作坊,来往商队多,赚得也多。”
  最为重要的是,“只是教基础识字,算做开蒙而已,不教科举,不算生员。”
  哦,开蒙而已,不过月余时间,教会几百常用字罢了,花的钱算不上多。
  万大学士不是初次听说,韶远县免费不收钱给诸多孩童开蒙一事,再从薛文这里听一遍,心中仍是感慨。
  江无眠状元及第,应入翰林院观政,然世事无常,去了岭南道出任知县。
  本以为会就此一蹶不振,孰料不过一年多,接连出了能替曲辕犁的水田犁、提高亩产的肥料,不提其他事,只二者就能让其名震大周!
  与他同年位列前三甲的榜眼与探花还在翰林院里打转,今日没轮到二人上值,一同来了大殿。
  两人正站在翰林院诸翰林中,面露思索,不时随薛文的话点头或摇头。
  万大学士又看了看垂首跪坐的内阁首辅韩昭鸿,不由幸灾乐祸。
  当年韩党谢党争得你死我活,谢砚行此等党争边缘人贬谪至边疆之地也就罢了,尚未入仕的江无眠直接不按流程入翰林院观政,直把人弄到岭南道赴任知县!
  谁不知道岭南道自古以来是流放之地,去了的官员少有回到朝中再度任职。
  江无眠是少有的例外,前有水田犁,后有肥料,只凭两件事,他就有能耐调回京城!
  又听一老将军道:“种田之事,一年四季在黄土里打转,岭南两季稻谷,如何有农闲上工时候?”
  这位老将军一听是种过地的,就是没去过岭南,不知道两季稻的详细情况。
  薛文拿出《报告》,给这位老将军科普,“岭南两季稻谷,时间紧张,抢收完立刻翻地施肥育苗。有水田犁在,村中各户列好时间,从县衙租借。”
  韶远县现在不是单道水田犁了,它进化成三道并行的水田犁,县衙还出租耕牛,牛的草料要村中自备。
  经一年多的修养建设,大部分农户手中有钱,不缺租借的钱,能剩下时间及时耕种插秧才是重中之重。
  不然,耽误的可是一季收成。
  三道水田犁速度是称不上快,可它一次犁三垄地,总用时短啊,节省下的时间去堆肥除草上工赚钱。
  平日里小孩上学、不到岁数的小孩交由家中老人带着。
  可以说,从县衙官吏到村寨百姓,无人空闲,皆在赚钱养家糊口。
  “平日里忙,赶上插秧抢收,全要拼命干活。”薛文还道,“人手不够,知县本人都要亲自干活。”
  他是指几个师爷不在时,算账写文书之类的活,全部落在江无眠头上。
  比起闷在屋里写公文办公,江无眠宁愿去厨房烧火做饭,和谢砚行不喜文书喜欢酿酒喝酒一样。
  由此可见,江无眠真是亲传弟子。
  听在朝臣耳中,那就是粮食大丰收,抢收不过来,知县要带头抢收!
  建元帝颔首,这才是朕要点的状元郎,科举才华出众,入仕执政有方。
  上任知县未到两年,韶远县已能丰产丰收,令当地百姓饱暖无忧。
  又兴教化之举,大善,大善!
  争执不休的文官顿时停下,殿内嘈杂声彻底消弭,只见几人将要起身上奏。
  有一人速度极快,抢在众人面前,高声请示建元帝批准江南道使用肥料。
  用的理由更是巧妙,江南道与岭南道相近,两道之间有所往来。
  民间更是有商队在韶远县购入肥料,已有相关经验,上手不难。
  二来是两道距离相近,气候变化不大,想来肥料配置改动也不必太多,施肥方便。
  听完后,大殿内不少人心里直骂:胡说八道!


第057章 码头
  大朝会上,群臣充分交换意见,声震云霄,只差拳脚相加拔刀相向。
  最终,建元帝下旨,同意江南道试行肥料。
  此话一出,无疑是建元帝本人都认可肥料增产增收的效用。
  往年肥料增产有限,制作肥料又费时费力,并不讨好,谁知新肥料竟能做到如此地步!
  不过最不可置信的还是以韩昭鸿为首的韩党。
  要说有了肥料,他们名下的土地能多产粮食,的确值得高兴,钱多粮多,谁会不喜欢?
  可要看事情是谁弄出来的,但凡此事是韩党中人弄出来的,韩昭鸿能直接请建元帝去看丰收景色!
  现在可好,事情背后是曾被韩党赶出朝堂、迁怒打压并不放在眼里的小人物做的。
  水田犁还能有曲辕犁替代,新出的肥料能增产诸多,能替代它的东西根本没听说过。
  能阻拦肥料扩散到整个大周的,唯有它并不适应所有作物。
  那还有基肥,此物适用于各种土地,养地肥田,无正当理由,必须向全大周推广。
  今日朝堂上的争议,不过是拖延一二而已,并非长久之计。
  韩党众人担忧、愤然、满不在乎……面色不一,争端声落幕,韩昭鸿淡然道:“为何拖延?”
  这……这不拖下去,功劳就被那混小子拿了,倒时升迁是一定的。
  虽说谢砚行是被牵连进去的,可在场人动手打压是切实之事,没仇都要结三分。
  江无眠那小子更是被流放到岭南去,谢砚行那老狐狸能放过他们?
  更不可能。
  不趁着人弱小时压下去,等人起复,被罢官流放院里朝中的就要轮到自己了!
  与之沆瀣一气的吏部尚书出声道:“施肥增产丰收,势必阻挡不成。我等与谢砚行针锋相对已成事实,不若从中插手,先断那小子一臂!”
  既然推行肥料是大势所趋,顺着来不就行了?
  江无眠虽是率先想出此个法子,真要能让人用上,还不是靠他们的行动?
  全大周的土地按上等、中等、低等划分,上等田地大多在达官显贵之中,诸如在场之人。
  增产丰收之法,增加的还不是他们手中的财富?
  事由江无眠带头,接下来的发展可由不得他!
  这一点江无眠当然清楚,毕竟大周国库的金钱主要来源于农业和商业发展。
  农业是重中之重,一旦农业产出增加,土地兼并、圈地运动自然而然会出现,此事不可避免。
  这就要靠官府管控,打压豪强,分割土地,保证土地能切实落在百姓手中。
  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必然是发展商业,用足够的利润吸引人,放弃土地产出。
  大周在此事上的确做了努力,重农同时不会极其压制商业发展。
  放开从商之人科举限制是其中之一,但为了不使大周陷入荒废土地不事农业生产的境地,同时为保证农户地位,朝廷下令征收高商税。
  商人重利,只怕为了钱财,什么事都敢干,唯有用商税与赋税律法限制一二。
  当商税过高时,总有商人铤而走险,为此,严苛的商业税法诞生,严查偷税漏税行为。
  ——江无眠确信,国库有一半的银子来源于盐铁,另一半中大部分是商业税。
  肥料一出,大部分人又会将目光转向土地,税粮税银恐要再生事端。
  不过那都是日后的事情,现在韶远县忙着搭建码头,等蒋秋赵成二位师爷带船带人回来建设船坞!
  入冬之后的韶远县气温不算高,近些天又有连绵阴雨,但挡不住县中百姓的热情。
  早稻丰收,韶远县的肥料作坊里迎来一波大买卖。
  本县里有些人自家堆的肥料不够,得去作坊里定一些。外乡来的船更多,府城都热闹不少,谁让韶远县的码头暂时封闭改造不能停泊。
  造纸作坊扩大一倍之多,还有府上学子为此吟诗作画,更是扩大水纹纸的知名度。
  其他作坊也在热火朝天开工,水泥红砖三班轮转,为保货源不断,金不换都不在别院待着,一股脑扎进窑炉里,吃喝都在那边。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