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和群臣穿现代(165)
一次又一次,一功又一功。
那场战役,谢将军作为将领,打了近一年。
谢清时到了战场六个月后,按照大宣的十八级军功制度,他连升了八级。
简直前所未闻。
尤其是与他年仅十二的岁数相衬,称得上是天生神将。
据说,战役结束,谢将军即将班师回朝。
在清点上报战功之时,看见这个十二岁却在半年内升了八级的小将,当即对着军事和副将大呼:“此子天赋胜我当年,未来必成大器,有此神将是我大宣之幸啊!”
副将和军师也颇以为然地附和。
谢将军还对着副将和军师感慨:“这个叫谢晖的小将也姓谢,五百年前还是咱同家呢,哈哈哈!”
副将哪壶不开提哪壶:“清时今年也是十二岁吧?”
他只是突然想起,然后说完就看见了谢将军突然沉下去的面色。
他们这才想起来,谢将军那个寄予厚望的公子似乎是离家出走了,不知道去了哪儿。
或者说,就是逃学。
就连翰林院的大学士都千里迢迢特意写了封信来告状。
谢将军半年前收到消息差点没被吓死,那可是他谢家这一代的独苗苗。
好在谢夫人后脚信跟了过来,含糊其辞地说儿子没事。
而这半年来,谢清时的信每个月一封,一封不落地送到了边境,送到了谢将军的手里。
但从来没回去上过学。
谢将军每次在信里都将对方大骂一顿。
并且,因为谢将军自己本人文采不佳,有一次甚至找了军师代笔。
自然,都是石沉大海。
偏偏谢将军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指天天不应,骂地地不灵。
他们已经听谢将军说了无数遍,待他回到盛京,非得好好收拾谢清时!
此时,听到副将的“神来一笔”,谢将军果然心情又不美好了。
“这谢晖比我家那不成器的争气多了,也厉害多了!”
军师和副将面面相觑,谁也没开口。
毕竟,自己的儿子自己能说,别人却是说不得的。
于是,谢将军说完,便又起了兴致,要看看这个与自己儿子同龄但仿佛天生属于战场的小将。
然后,四目相对。
谢小将军一声:“爹!”
据说,差点没把谢将军惊得厥过去。
谢清时尚且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自小就将谢将军看作崇拜的目标,他的父亲不仅是他的父亲,更是大宣的战神。
虽然不知为何谢将军从小只允许他读书。
想让他参加科举。
但年幼的谢小将军非常好哄,对母亲说的父亲都是担忧他的安全、战场危险刀剑无眼,深信不疑。
因此,他到了边境的这半年,死死瞒了半年,就是为了此刻给谢将军一个惊喜。
向谢将军证明,虎父无犬子!
事实是,他确实做到了。
就在见到他之前的谢将军还在惊叹,此子天赋旷世仅见。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谢将军的表情,复杂到了极点。
有一点惊喜,更多的却是怒意。
这可是谢家人盼了数辈盼来的唯一一个有点天赋的读书人啊!!!
是他老谢家成为文化人的唯一希望啊!
是他在父母临终前接过的遗愿啊!
谢将军的表情一时间都有些抽搐。
一旁的军师和副将尚且不知道他这般“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惊喜地恭贺:“果真是虎父无犬子!谢小将军天生神将!未来战绩定不在谢将军之下!”
“谢将军前面果然说对了,有谢小将军这样的将士是我大宣之幸!也是谢将军这个做父亲的骄傲啊!”
谢小将军眼神亮晶晶的。
他在风吹日晒的战场厮杀了半年多,身材比起在盛京时结实了不少,整个人就像一棵小白杨,挺拔而充满了朝气蓬勃的精神。
此时的他满脸都写着求夸奖。
谢将军心里矛盾极了。
他是向往读书成为文化人不假,但不代表他以自己身为武将而耻。
能够保家卫国,击退敌军,赫赫战功,是他最大的荣耀。
他无比看好、觉得是天生神将的人就是自己儿子,说不高兴是假的。
但这种高兴,又掺杂了无比的别扭。
他的面色变了又变,最后吼道:“小兔崽子,谁让你来战场的!”
谢清时被吓得往后退了半步,然后嬉皮笑脸道:“爹,我知道你担心我,但儿子这不是好好的,还立了好多战功!”
谢将军还没想好怎么办,便又吼道:“滚你犊子,给老子看书去!”
他对着副将吩咐道:“你这就去边境城池找知州把他们家儿子十几岁到二十岁看的书都搬过来!”
“还敢逃学!到了老子身边,老子看着你学!”
谢小将军手中提着的刀“咣”一声掉在了地上,人都傻了。
军师和副将也傻了。
后来,回到盛京的谢将军不死心,在将谢小将军的战功上报之后。
特地和楚深和求旨,不用给谢小将军论功行赏。
他自己的功劳赏赐也不要了。
他只求个恩典,求陛下能派朝中最厉害的翰林院的几个大学士、状元及第的修撰、国子监鼎鼎大名的那几位老师去给谢清时上课。
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臣子这样奇葩的要求的楚深和是差点没反应过来的。
在了解了事情经过之后,他简直哭笑不得。
然后,下了一个让谢将军“感激涕零”的恩旨:“朕虽亲政,但每日仍要上课,朕的老师皆是大宣学问最高、见识最广、见解最深之人,倒是符合谢将军想为清时聘请的老师条件。”
“不如便让清时进宫跟在朕身边,当个伴读,每日同朕一同上课吧?”
“闲暇之余,朕也能当一当清时的老师,顺便让大臣们教教清时以后该如何为官。”
谢将军战功赫赫,朝中不是没有人担心功高震主。
但大宣边境未平,强敌环伺,未来几年,谢将军势必还要上战场,势必还要立功。
楚深和自然相信谢将军忠君报国,但也担心到了后期封无可封。
深谙赏赐要落到“实处”、落到臣子的心巴上的楚深和自然知道。
对于谢将军来说,独子谢清时的学业、前途才是他最关心的。
谢家满门忠烈,谢清时也立下大功。
他也不是不可以给对方一个机会。
于是,他的恩赐暗示明显到:只要谢清时有点用,他定然能让对方如了谢将军的意,入朝为官。
是的,为文官,而不是武将。
果然,谢将军激动地语无伦次地谢完恩后,据说回家高兴地几夜没睡着觉。
大概是觉得,老谢家多少代了,终于出了一个文化人。
他们谢家世代大老粗们,即将要有一个文官了!
他无愧于父母的临终遗愿!
只是……
楚深和有些心虚,他辜负了谢将军“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
拐了谢小将军进宫之后,他自己倒是和对方学了一套强身健体的拳法。
然后,和谢小将军合起伙来瞒天过海。
一年后。
谢将军去了与周国接壤的边境驻守。
他转眼就将谢小将军派去了对付齐国,直接让对方领了副将的职位。
再后来,就是主将,将军。
甚至在最初的几年,因为有楚深和在盛京,有领了楚深和吩咐的众臣帮忙隐瞒。
谢将军完全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就连翰林院的大学士都难得昧着良心,有些勉强地说:谢小公子的进步喜人。
可不么,进步岂止是喜人?
才当上将军第二年,都把一直和大宣作对的齐国快打灭国了。
这战绩,都快比他老爹、谢将军还要牛了。
只是,这“进步”不在“学习”上罢了。
但,确实不是楚深和想要说话不算话。
实在是,谢小将军爱逃学,但与此相对的,在军事上的天赋太出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