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在古代种田养夫子(70)

作者:过河泣 时间:2023-12-20 11:27 标签:种田文 生子 基建 科举 架空历史

  一连几天下来,就是阮知州受得了,府里家眷也受不了了。可又不能开口赶人,免费劳动力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得先把各项技术教下去。
  没办法,阮知州只能派人快马加鞭给东边的巫州知州送了公文,把这个搞政绩的好法子分出去。
  但天下没有白得的午餐,接连两州之间的路程得巫州衙门负责。
  又耽搁五六天,见到巫州回函了,孙淑一才把熟工留在矩州,然后打道回府。
  当然,孙淑一也不是真不要面子的,有机会该维护的还是得维护一下。
  当着四人的面,她自然而然隐去了事件的全貌,只说自己口若悬河据理力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阮知州为宁阳县又开了这么一条商路。
  但矩州到巫州的路程,是到播州的三倍。期间还要绕过几个州府,才能往京城去。
  不过几人这一趟商本就没指望走水泥路,只是为了之后通商方便罢了。
  第一趟商走现有的官道去京城,从播州过去是最方便的,现在知道两州知州间的龃龉,恐怕播州是不好过去了,搞不好这一趟就白走了。
  可若是走巫州,得多花费一个月时间,来回就是两个月。路越长,出意外的可能性越大。
  “我记得巫州有水路?”宋清忽然道。因为要走商,他闲时也研究过舆图,这时才想起来这回事。
  “我听说是有的,不过好像也不能通往京城。”范理虽是长在京城,对各州府的水路陆路却也了熟于心。
  宋清点点头,斟酌道:“不如去巫州走水路,直接去到吴地一带。我方才算了算,从播州去京城和走巫州水路去吴地,差不多都要两个月。
  “既然播州那条路行不通,试试去江东吴地?”
  略一思索,范理也想通了其中关窍,“我看行!到江东之前还能经过江南,若是在江南把货物全部出手,还能少走半个多月路程!”
  因为范理是京里来的,几人都下意识想着走商就往京里去,没考虑同样富庶的江南、江东一带。
  现在想想,范理他爹本来就没指望这一趟赚钱,去了京里可真不知道如何接手了。
  反正不管是京里还是江东,几乎都没有现成的买家,不若往江东去,东西好也不怕砸在手里。


第57章 释怀
  决定好这一趟往江东去,孙淑一立即遣人去请各位富商来衙门议事。
  在等待的间隙,四人又在宋清誊抄的舆图上勘探一番,最终决定走水路到江州。如若在江州没把货出完,就继续东去,途经扬州、苏州,再转海路南行到杭州。
  等到富商来齐,一听原本要去京城的商队改了路线,要去江东一带,便有人心里犯起嘀咕了。
  京里有范家帮衬还好,可若是去了江东便既没有人脉又没有买家,一切都要从头来过。
  早些年宁阳县也有商户想过走商,可不说走多远,专是巫州市场都打不开,最后家底都赔了个精光。
  “孙大人,我家生意小东西少,走这么远怕也没有赚头,这趟我家就不去了吧?”
  说话的是袁老板。袁老板家以前可是宁阳县首屈一指的富商,后头就是因为走商失败伤了根本,到如今还没缓过来,被黄、李、徐几家压了一头。
  因着跌过大跟头,这次搭上了京城的人脉他也没敢放下心来,备下的商货只比往年多了三成。
  这下听见不去京城了,当机立断选择抽身。在矩州境内买卖还算稳当,不能大赚但小利不少,再积攒几年家底就起来了。
  “去不去你们自个儿做主!”
  闻言,到场富商都颇有些讶异,本以为按孙县令的德性,袁老板得穿一阵子小鞋了。于是面面相觑,忍不住怀疑孙县令是不是在说反话。
  见状,孙淑一瞪了众人一眼,“你们这是什么眼神,本官是强盗不成?”
  众人忙摇头否定,实际上个个心里差不多就是这样想的了。
  “各位都是宁阳县修路的功臣,本官和老百姓都记得你们的好。这次走商风险大了点,所以要不要去全凭你们各自斟酌,本官不插手。”
  当初修路的时候她手段是强硬了点,到底也是读过圣贤书的,目的就是民生。普通百姓是百姓,富豪乡绅自然也是百姓。
  顿了顿,孙淑一又接着道:“当然了,这次走商非同小可,本官会写了文书给宋先生,由宋先生和一位武官巡检带上人马护送。第一批去的商户也算有个保障。实在去不了的,下次去也是一样,就是拿不到大头利润了。”
  “你们好生想想,也不是今日就要一个答复。三日之内,不管是中途退出还是坚持到底,派人报给范老板——商队十五日后准时出发。”
  孙淑一话说完,就有几个富商表示要第二批次再走,还有几人尚且处在由犹豫之中。但下定决心做第一批的也不少。
  再商讨完走商路线,已经决定第一批走的各家出商的人头,还有各家出货的数量,差不多到了吃中饭的时候,众人便都各回各家了。
  宋清夫夫二人和范理没随着众人离开,而是应邀和孙淑一一家用了午食。
  离开衙门,宋清先领着沈之洲去医馆看脉。这都快两个月了,沈之洲没什么不适反应,既叫人庆幸又叫人不安,还是勤跑医馆比较放心。
  从医馆出来,宋清从推着推车的小贩那里买了两包糖炒栗子,一包给沈之洲拎着,一包自己打开来,一路走一路剥,剥好了再递给沈之洲。
  “这小包还挺好看的。”沈之洲把手里那包栗子拎在眼前,转来转去打量。
  装栗子的小包是稻草编制的,不算很精致,倒是因为小小的体型显得有些可爱。
  宋清递过去一颗黄澄澄的板栗,顺便看了看那只稻草包,随口答道:“这两个就卖一文钱,你说好不好看?”
  “也是。”沈之洲放下手,用嘴接过栗子,挽着宋清的胳膊就美滋滋吃起来。
  栗子卖得不贵,要是买的人要两个稻草包,小贩便多放几颗进去。不过大多数买栗子的人要么挎着篮子,要么带着布袋子,就是两样都没有的,衣角一掀就能兜不少。像宋清这样单独要稻草包装起来的是少数。
  两人就一个剥一个吃,时不时搭几句话,晃晃悠悠往汪计木工坊去了——去接沈之淇。
  秋收之后没几天,沈氏就改嫁给曾麻子了。
  虽说那是沈之淇的亲娘,他若是跟着去曾麻子家,难免会被磋磨。沈氏带着两个孩子改嫁没几天,夫夫俩听了消息就去了曾麻子家一趟。
  问过沈之淇的意见之后,宋清和沈氏曾麻子交涉,让沈之淇自立门户,还住在白溪村,等他成家后每年给沈氏一石米。
  起初沈氏曾麻子二人不同意,毕竟沈之淇名下还有十亩地,就是卖了换成银子也有十几两。
  最后宋清不得不隐晦地提起沈安,暗示威胁一番,才成功把沈之淇带走。
  以沈之淇的性子,是不愿意白白住在阿哥家的,于是回到白溪村,他向两人道了谢就跑回家去了。
  一个过了年才十一岁的孩子,纵使有屋舍田地,也会过得很艰难。夫夫俩一合计,便送他去汪师傅那里做学徒,学一门傍身的手艺。
  现下泞阳县开始活络起来了,木匠吃香得很,照两家人的关系,汪师傅一家自然就多多关照沈之淇了。本来学徒是半年回一次家的,沈之淇半个月就能回去一次。
  今日恰好是沈之淇回家的日子,两人便顺道去接他。这次没什么事情,到汪记木工坊的时候便没去后面住处,只在前头铺子里跟汪夫人话了会儿家常。
  沈之淇刚把自己的床单被褥洗干净晾好,见阿哥来了,跟汪师傅汪夫人还有两位师兄打了声招呼,便提上自己的小包袱跟着离开了。
  “怎么样,还习惯吗?”沈之洲把手里那包栗子递给沈之淇,“你宋哥给你买的。”
  沈之淇接过栗子,笑着朝宋清道了谢,“习惯,师父师娘还有师兄们待我都很好!”
  沈之洲也就笑着揉了揉弟弟的大脑袋。
  两兄弟搁在一块笑起来,宋清才发现只有沈之洲有两个小酒窝。仔细想想沈氏似乎没有酒窝,那沈之洲这对酒窝多半是遗传自他娘了。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在古代种田养夫子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