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297)
谢来问他们,“如今你们不是来请罪,难道是来献宝的?也是,你们手中有宝山,自然有其他宝物。若是有,只管献上来。本官自会予以奖赏。便是上呈天子,也未必不可能。”
黄老爷顿时不知道该如何说了,“这……那宝山,原本该是……该是我们的啊,大人。”
“哦,你们是想代替谢杏花献宝?可你们收了她的银子啊。银货两讫,岂能再去争抢这献宝之功?罢了,若是你们果然要争这功劳,本官倒是也能说服那谢杏花,只是你们拿了她的银子,倒是要还给她了。总不能你们得了名又得了她的财货。”
谢来这话显然是退让了一步的,毕竟银货两讫,百姓们只觉得这大人仁义。
但是财帛动人心,黄老爷还是大胆了一次,跪在地上哭泣,“大人,那是草民的祖宗留下来的宝山啊,草民想要,想要拿回去……”
谢来这会儿才脸色严肃道,“拿回去?拿什么?”
“拿,拿宝山……”
谢来顿时一拍惊堂木,“本官问你,可有先例?”
“……”
“东州几次水灾,百姓为了活命,卖田卖地,卖儿卖女。等灾难过去,想要再赎回自己的田地,自己的儿女。可有人愿意原价还回去?”
谢来站起来道,“多少百姓为此,沦为佃农,下仆,沦为贱籍。他们可有重来的机会?你们几人若是能说服东州府所有大户,地主,让他们原价让农人赎回田地,儿女亲人。让当铺如数还回典当之物。这山,本官就做主,让你们原价赎回去!总不能什么好处都给你们拿了。本官总要给这东州府百姓交代。”
谢来这话,说得铿锵有力。让原本看热闹的人,都忍不住动容。
其中有人遭过难,受过这委屈的,忍不住哭了起来。“当初逃荒,贱卖了铺子。也没说再找人赎回来的。”
“我家田地也卖了,如今也没了田地。想赎回来也是不可能了。”
“我那妹子逃荒的时候卖出去做丫头,更是找不到人影了。”
“……”
众人也都没了看热闹的心情了。
只觉得这些地主大户贪得无厌。只他们得好处,就不能吃亏的。
众人纷纷跪下,求谢来不要将宝山还回去。
大人说了,今年要给东州百姓们送蜂窝煤过冬。
这山还回去了,只会便宜了这些贪得无厌的大户。这些人又哪里会记得给他们这些底层百姓一点好处?
谢来道,“若是真能让百姓们赎回田地,儿女亲人。让百姓团聚,人人有田种,有地耕。百姓们自然也不需要靠这宝山过日子,这宝山本官也不稀罕。今日这话放在这里。你们自去找法子去。”
说完,谢来也不多留,直接挥挥手走人。看都不看着黄老爷几人。
黄老爷他们还想喊冤,就被愤怒的百姓从门里抬了出来,扔到了大街上。
人群里还有人喊,“黄老爷,我家地卖给你们家了,是否能还回来?”
黄老爷听了,立马看过去,正是当初自家哄骗了人家卖地的一个农户家里。
如今人家在城里修码头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穷苦汉子也都怒目而视。
黄老爷几人觉得,若是再不走,只怕要被愤怒的百姓给打死了。赶紧儿屁滚尿流地跑了。
谢来回到后堂里,杏花立马道,“他们不会真有这个本事吧。”
谢来笑道,“你觉得呢?”
杏花没说话。“就是怕万一。”
谢来轻笑,“那我倒是巴不得有个万一。几座矿山能解放全东州的老百姓,你说,这是不是划算的买卖?”
“解放?”
“是啊,解放,解开束缚,放他们自由。”
杏花若有所思,她觉得这也可以用来形容女子。当初来儿不就是让她学了知识,才解放了思想,求得如今的自由自在?
谢来道,“这下子你不用担心他们来找你麻烦了。到时候可不是我同不同意,而是这东州的百姓同不同意了。我倒是也想知道,这解放的思想到了东州百姓之中,能产生什么反应。”
东州府这事儿很快就在民间传开了。
谢大人一心为民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谢杏花姑娘大仁大义,献宝山。大人为了让百姓们都能拿回田地,都许诺归还宝山了。
于是底层的百姓最关心的就是,那几位地主老爷,到底有没有这个能耐,去说服那些地主,让他们归还自己的土地啊。
当年他们可是没办法,贱卖了的。这可关系到所有底层百姓的生计。
他们不知道的是,几位‘苦主’老爷已经不敢出门了。不只是他们家的佃户问这个问题,还有附近的地主找上门来,直接砸他们家大门找麻烦的。
“为了你们自家的利益,倒是想卖了我们所有人,也不看看你们有没有那个命享用。”他们倒是没想着谢来还真有那么惊世骇俗的想法。毕竟谢大人自家就是地主。
只觉得这是姓黄的几人闹事,才把谢大人逼得出了这么个难题。而这难题又恰好的引起了下面那些佃农的心思。
“咱们倒是看你们还敢不敢闹。”地主们想起来就气死了。好处没有,倒是被这几个猪头连累了。
谢来成功地利用这个契机,引起了底层百姓的反思。倒是给这些地主们添了乱子。偏偏这还是地主阶层自己出去找的麻烦。
黄老爷几人悔恨死了,哪里还有去要回宝山的想法啊。
谢来等了几日消息,眼见没了后续,心里还有些失望。
和这煤矿比起来,他还真是希望百姓们能拿回自己的田地的。
反正这矿上就算还回去了,这不还是在东州境内吗,还是能对东州的经济产生一些好的影响的。到时候也就是东州府衙赚得少,但是百姓日子好啊。
可惜可惜。实在可惜。还没到时机啊。
天越发冷了,眼看要下雪。谢来下令各县开始给百姓们送蜂窝炭。要教导百姓们正确的使用办法。
量虽然不多,但是省着点用,好歹不至于活活的冻死。
这些县令们都是见过谢来的手段的,简直神鬼莫测的消息灵通。他们就算防着本地的读书人了,却还是能被谢大人知道许多事情,所以样儿就不敢阳奉阴违。
命令一下来,立马就严格执行。生怕让这位喜欢抄家的谢大人不满。
百姓们领了蜂窝煤,又以乡里为单位,安排每户出一人来学习如何使用这东西。
不止教他们用,还教他们如何搭建炉子,如何排气。
“大人说了,以后每年冬天都送,还要教你们做蜂窝煤。”里正告诉大家。“都好好学,以后也都会做蜂窝煤了。农闲的时候也能去煤场挣点工钱养家糊口。”
这也是谢来的安排。靠着工人做,肯定是不行的。反正这东西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正好教本地人做蜂窝煤。也教他们搭炉子。日后这门手艺也成为东州的一个特色。
好些当家的汉子去学了,回来的时候背着煤,然后和家里人说起了府衙的安排。
“里正让咱们三户为一组,互相帮衬修炉子。取火的时候也挤在一起,这样能多烧一些日子。”
农家的老太太抹着眼泪,“天上的星宿下凡了。知道我们老百姓的苦了。我这一辈子都没遇着这样的好官。”
大雪下起来的时候,东州的煤炭已经开始往外运输了。
虽然运输是个问题,但是对于神通广大的行商们来说,这都不算事儿。他们连瓷器都运过呢。
这煤炭是个新鲜东西,准备先去卖一波,打开市场。
谢来坐在家里,烤着碳炉子,听着年底各个县令的工作汇报。
听着依然还有老人冻死的时候,心里憋闷了一会儿,“明年就好了,明年我要让老百姓们吃饱,穿暖。”
码头开了就能盘活经济。商市建立之后也能给府衙提供源源不断的银钱。有了钱就可以扶持农业,农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