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下面没有了(171)
就算是三百,也叫边家人无法接受了。
要不是贺桂花在镇上开了店,他们全家干一年都不能赚到这么多钱啊!
沈怡之所以没有给边静玉寄钱,一个是因为有钱在宝坪镇上也买不到好东西,另一个是因为他们现在年纪小,钱容易被家长没收,要是这钱被边家长辈挪作他用,这看似缓解了边家的经济压力,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好事。假如边家现在穷得连一口饭都吃不上,或者贺桂花要做生意但一点本钱都拿不出来,边静玉可以用借钱的名义,让沈怡寄些钱来帮边家暂渡难关。但沈怡不能直接给边家钱,不能让边家人忽然有了个不劳而获的机会,不能把边家人养成一堆只知道吸血的废物。
沈怡和边静玉不分彼此,但沈家和边家却不能不分彼此。
既然边静玉有信心慢慢把边家带上发家致富的道路,沈怡还是不要给他添乱比较好。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边静玉想让姐姐们全都过上好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帮她们培养出能过上好生活的能力,让她们有机会能成为独立的自强的新时代女性,然后他自己再努力下,就能帮姐姐们撑腰了。
就拿元凤来说,边静玉最近注意到了元凤在绘画上的天赋。用他的眼光看,元凤在这一方面确实很有灵性,可以试着朝这个方向发展一下。所以,他正想办法让元凤可以接受更为专业的绘画培训。
“元凤在边静玉的帮助下学习绘画,日后成为画家,从此过上了好生活”和“元凤留在宝坪镇上早早结婚生子,等边静玉事业有成后大方地给了元凤很多钱,让她过上了好生活”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比起古代那些被三从四德束缚着的女人,几个凤很幸运地生活在了新社会。既然如此,那就不要辜负改革者为新社会的诞生流的鲜血了,即使遭受着原生家庭的压迫,也要努力冲破黑暗追寻阳光。
贺桂花看着一堆礼物束手无策,问:“大宝,这些……这些……”
“收下吧。”边静玉淡定地说,“他买了这么多东西,不可能不惊动家里长辈。既然能寄过来,说明他长辈肯定是同意的,估计他们不差这个钱。这样吧,我们也给他们寄些东西去,有来有往比较好。”
贺桂花知道边静玉的话说得在理,但她心里发苦,他们家哪有三百块钱来置办礼物啊!
边静玉并没有说沈怡就是毛安妮的孩子,因为毛安妮在他们这片地方太有名了,她的亲生父母还在这片地方住着,边静玉不想惹麻烦。不过,毛安妮虽然对这片地方没什么感情,但她到底是在这里长大的,估计她的口味是改不了了?边静玉便说:“让奶做些干菜和辣萝卜条吧,咱们家就寄这个。”
“啊?人家寄了这么多的好东西过来,我们家就寄些不值钱的干菜和辣萝卜过去?”贺桂花没想到自己儿子这次竟然这么小气。她儿子以前明明很大方的啊!不管儿子怎么想的,她都觉得送不出手。
“干菜和辣萝卜条可以算是我们这边的特产,礼轻情意重。”边静玉说。他在心里想,说不定毛安妮女士就想吃这一口呢。非要按照沈怡寄过来的规格置办回礼,那把他们老边家搬空了家底都不够。
贺桂花非常迟疑。
边静玉想了想,又说:“妈要是觉得不够,那再加一对熏鸡好了。”
贺桂花找家里人商量了一下,最后他们大人商量出来的回礼是一袋子干菜,好几罐的辣萝卜,一对熏鸡,一对熏鸭,还有一只熏猪腿。这猪腿的价格不低,贺桂花心里其实肉疼了一下。但她转身看到边静玉身上漂亮暖和的冬衣,也就咬牙把猪腿加到回礼里去了。要是他们家的回礼太轻,那一边岂不是觉得他们家都是些只知道占便宜却不知道感恩的人?贺桂花不能让城里人看不起她的宝贝儿子。
边静玉只好在回信里对沈怡说,暂时不要往他这里寄贵东西了,免得增加长辈的负担。
等沈怡那边收到边静玉寄去的包裹后,毛女士看着家乡特制的干菜和辣萝卜,这些都是她梦里熟悉的味道啊!她恨不得能高兴地跳起来。毛女士抱着沈怡亲了两口,说:“哎,宝宝再找你的小笔友问问,他们家要是还有,我可以问他们买!”至于熏肉什么的,毛女士反倒是没有那么怀念它们的味道。
沈怡豪迈地挥着小短手,说:“这是我和我媳妇孝敬妈妈的,不用妈妈的钱!”
沈承安正在看报纸,闻言把报纸翻得哗啦响。臭小子,只知道孝敬妈妈,爸爸的呢?
第137章
虽然毛女士一看到干菜和辣萝卜条眼睛就亮了, 但这只是因为这两样东西上闪着一种名为“幼年记忆”的光环。如果它们味道不好, 等到幼年记忆光环破碎, 毛女士肯定也就把这两种吃食放在一边了。
反正儿子还小, 这东西又不是由她真正的儿媳妇孝敬的, 抛在一边也不会觉得可惜。
但边静玉做事稳妥,怎么会把不好吃的东西寄过来呢?这些干菜和辣萝卜都是毛春妹做的。毛春妹爱干净,干活也利索。所以她做的干菜和辣萝卜也是干干净净的,不像有些人家里, 不是菜没有洗干净,就是晒的时候沾上了地上的灰。而且毛春妹的手艺是真的好啊, 她腌的辣萝卜十分香脆入味!
最重要的是,毛春妹和毛安妮是同一个村子里走出来的人。不同村的女人们在辣萝卜的做法上会出现些许的差异。毛春妹做出来的就是毛安妮记忆里最正宗的那个味道。毛安妮等不及吃晚饭了,直接用筷子夹了一根放入口中。一秒钟后,她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 说:“对对对!就是这个味道!”
本想吃一口解馋, 结果吃了一口后就停不下来了。
干菜被送去了厨房,晚上他们的餐桌上就多了一道干菜五花肉。干菜中和了肉的油腻, 毛安妮硬是比平时多吃了一碗饭。沈承安在国外生活了好些年, 饮食上多少受了一些影响, 不过他也对一道用熏鸡做的菜赞不绝口。他们和沈怡商量了下,最终决定留下熏鸡和熏鸭, 把熏猪腿给沈老爷子送去。
没过两天, 沈承安就接到了沈老爷子的电话,问他那熏猪腿是哪里弄的, 能不能再弄一点。
“爸,那么大一只猪腿还不够你吃的?”沈承安问。
沈老爷子笑着说:“哪里是我自己吃啊,我想再弄点给你那些叔叔伯伯们尝尝。”
沈家人丁不旺,沈老爷子口中的叔叔伯伯们自然不是沈家人,而是指他的好友们。其中有几位真称得上是位高权重。只要了解过建国前那段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建国后的高官里有好多原本都是泥腿子出身。饮食习惯这东西大都在幼年养成,并不是那么好改的,他们就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反正都是好朋友,私底下谁不知道谁呢,过年送只猪腿才是真的实在啊!
这年头,城市人要没有一点门路,真不好买到肉。因为买肉是需要票的,而票是按照人头发的。反倒是农村里的人,因为政策渐渐放宽了,私底下都能养一些鸡鸭,胆子大点完全可以养头猪,自己吃的也有了,还能悄悄地不用票地卖出去一些。当然,沈家人肯定是有门路能弄到肉的,但是沈老爷子不就是觉得边家寄来的熏猪腿吃着好么!他就想着,要是熏猪腿还有,今年的礼单上就加上这个。
沈承安也不敷衍,照实说了,道:“那我帮您问问宝宝吧,您能有这口吃的,完全就是沾了宝宝的光了。他交了个笔友,当心肝宝贝一样地护着,之前给那笔友寄了好多东西去,猪腿是那边寄来的。”
“可见那边也是实在人了……”沈老爷子真心实意地赞了一句,“那你就叫冠英去问问吧,如果那边还有,咱也不白辛苦人家,该给的钱都给了。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谁家不是一堆的事儿呢,都忙着。”
沈承安应下这话,回头就给沈怡布置了任务。
因为时间紧迫,写信肯定来不及了,沈怡就往学校里打了电话。其实这会儿已经放寒假了,好在学校里有值班的人,赶紧把边校长找来。边校长对于沈怡这人自然有耳闻,知道他是边静玉的笔友,而且家境应该不错。沈怡肯定是来找边静玉的,边校长溜达着去了裁缝店,叫边静玉赶紧去接电话。